中国企业投资澳矿 争取控股权不是唯一途径

   日期:2009-04-09     浏览:864    评论:0    

虽然华菱钢铁被幸运地看做是在敏感时期拿到投资澳矿业“通行证”的第一家中国钢厂,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投资澳矿的道路将顺风顺水。如今,摆在澳监管机构面前的两个投资项目就证明了这一点。

 

 中铝投资力拓的交易,其覆盖面之广和力拓资产的重要性,与华菱投资FMG不可同日而语。如今,在不断遭到部分力拓股东和少数澳大利亚参议员反对的同时,参与者已显示出立场“软化”的迹象。

 

 外电称,力拓已经拟定了一旦中铝投资无法获得批准的应急计划, 拟配股筹集80亿美元, 而中铝也不完全反对在与力拓的交易中作出让步,可能会同意将英国投资者纳入力拓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对象。

 

 再看看一度想全面控制一家澳矿业公司OZ的五矿集团,因为一处位于敏感军事区的资产被否决似乎有其道理,但事实上,五矿在决定投资这家澳矿业公司之前,就已经清楚它有一处位于军事敏感区的资产。只不过,此前并没有明文规定,这样的资产不允许外国投资。

 

 显然,这桩买卖的被否决理由有托词之嫌。在方案被否决后,OZ公司的创始人认为,澳财政部给出的理由很可笑,该军事区占南澳面积的三分之一,如果这样来算的话,来该地区的中国游客都应该披上“伪装”,以免被发现。另外也有评论指出,国家安全的理由似乎站不住脚,OZ的矿山距离武器测试场至少有150公里。

 

 因此,在意图控制更多澳矿企业,尤其是优质矿业资源的道路上,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的国有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换一个角度想,是不是所有企业都需要完全控制澳矿业企业才能达到目的?答案:不是。

 

 达到目标的途径不一定只有拿到控股权。在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越来越强的背景下,有时候往往通过参股的形式,才更有利于避免国外繁杂的审批限制,还可以避免市场风险,毕竟作为钢铁企业,投资矿山更理性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获得稳定的矿石资源,把掌握资源量的供应放在首位,比如一年需要1000万吨铁矿石,就先通过占有一定股份,把1000万吨资源量锁定。毕竟矿山经营不是钢厂主业,降低和锁定原料成本才是根本。

 

 此外也需要看到的是,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投资海外资源的行为,还缺少合理的规划和协调,目前显得杂乱无序。这一方面带来的是外国监管部门的敏感,另一方面对行业也未必是好事。

 

 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与日本不同,日本只有几家参与,而且一般都不要控股权,只要通过参股获得董事会席位和知情权,目的是通过参加董事会来了解铁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同时在价格谈判时,日本比其他国家的钢铁企业更了解真实的成本等内部信息,投资主要是帮助对方扩大产能,避免造成供不应求而价格上涨的情况。

 

 而中国的大多数企业现在走出去,“控股”成为上选之策,加上中国企业众多,很容易在频繁叫价中将投资价格无形抬高,甚至未来由此带来整个矿业产能的过剩,如果矿价下行,那走出去的钢企不仅不能因为成本下降而欣喜,还要为自己的投资受损而担忧了。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
Processed in 0.163 second(s), 12 queries, Memory 0.5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