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铁矿石统一谈判机制消失又如何

   日期:2011-03-03     浏览:391    评论:0    
核心提示:   2月24日,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现中钢协特邀首席分析师罗冰生在中钢协2011年度第一次信息发布会上表示,“现阶段三大矿山与中国各个钢厂分别接洽谈判,一定程度上说,这意味着中方谈判协调机制已经消失。”
   2月24日,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现中钢协特邀首席分析师罗冰生在中钢协2011年度第一次信息发布会上表示,“现阶段三大矿山与中国各个钢厂分别接洽谈判,一定程度上说,这意味着中方谈判协调机制已经消失。”
  全球铁矿石谈判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通常,巴西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代表供方,日本新日铁、欧盟钢厂代表需方。以离岸价作为结算价格,供方与需方交叉谈判。在谈判中,任一对谈判对手率先达成协议,即为首发价,其他各方均接受此结果。
  而所谓中方谈判机制,即全国主要钢厂统一协商,中钢协全面协调,宝钢作为中方代表直接参与谈判的谈判机制。
  然而,必和必拓率先对铁矿石谈判规则再做改变。相关资料显示,其向中国钢厂发出的最新报价显示,铁矿石离岸报价由155美元/吨提高至168美元/吨,涨幅8.4%。如果算上海运费,铁矿石到港口价格接近200美元/吨。
  目前,三大矿山与中国各个钢厂分别接洽贸易,在接到铁矿石价格调价通知后,中国钢厂往往被迫接受调价,铁矿石的金融属性日益凸显。
  如何面对中方谈判协调机制被抛弃,而铁矿石定价机制走向指数化的趋势呢?个人以为破解其中困局的要点在于:
  首先,不管是按月度定价还是按季度定价,都会使得铁矿石的定价走向指数化。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密切注意三大矿商的立场态度,要看到三大矿商的立场并没有完全同步。
  事实上,虽然必和必拓首推铁矿石指数化,但是力拓和淡水河谷暂时没有明确表态是否跟进。
  其次,中钢协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在以往铁矿石的年度谈判中,中钢协的态度很强硬,但是如果中钢协在铁矿石谈判,或者是其他事务中履行更多的是行业性、引导性工作或许效果会更好。
  比如,铁矿石进口代理制要按照市场机制运行,就要避免来自中钢协和相关部门过宽、过多行政手段的干预。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铁矿石供需的被动局面。
  再次,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已经成为供需双方定价的主要参考依据,这种现象或许是一件好事。
  通常,铁矿石的价格波动较大,带有意思自治双边之间一对一和即时的谈判或许更符合市场的规律。但是要谨防三大矿商借此强迫国内钢企接受其单方面的调价通知。
  最后,大力加快国内钢铁企业海外资源拓展的步伐。诚如中钢协前会长罗冰生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1年第一季度信息发布会上所说,中国钢铁行业没有实现由大变强。
  而国内钢企“走出去”获取资源的步伐较慢也是中国钢铁业没有能够做强的重要原因。德勤咨询公司总监吴胜涛认为,能源型企业海外拓展的目标是获取资源,采取直接的战略投资比较多,这有助于公司的全球资源布局,并与母公司形成产业协同效应等。
  总而言之,不要怕传统的中方铁矿石统一谈判机制被废弃,因为国内钢企需要铁矿石的品种和品质都不相同,一定意义上,由传统统一的谈判机制变为随行就市、一对一的铁矿石谈判对国内钢企或许是一种机会。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