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质找矿事业迎来重大机遇、

   日期:2011-02-21     浏览:361    评论:0    
核心提示:  云南3年找矿行动一年出重大成果
 云南3年找矿行动一年出重大成果
    2月17日,本报等媒体报道了云南鹤庆新发现超大型金矿的消息,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云南实施3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一年多时间,就取得“评价了3个超大型矿床和5个大型矿床”等丰硕的成果,到底有什么样的“秘密武器”?
    连续几天,记者采访了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的8位院士,省国土资源厅领导和多位专家,详细了解云南矿产资源情况,地质找矿所取得的成果及各级各部门所采取的措施。
  云南地质找矿事业迎来重大机遇
    “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矿产资源沉睡在云岭大地!”2月16日,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和自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南是矿产资源大省、有色金属王国,国家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战略部署,对云南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给云南省的地质找矿事业也带来了重大机遇。
    和自兴说,云南成矿条件好,处于著名的“三江”成矿带核心区,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是我国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已形成了包括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磷化工及建材非金属等矿产开发利用和加工的完整生产系统。但云南省矿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原料自给率低,找矿探矿任务艰巨。钢铁、铜、铅、锌等优势矿产中,产业链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态势,即加工能力小,冶炼能力大,采矿能力小,矿山原料的自给率很低,如氧化铝完全依靠进口。
    和自兴表示,“桥头堡”建设给地质找矿事业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国土部门将抓住这个重大战略机遇,认真实施好三年找矿行动计划,争取到2012年,全省主要优势矿产探增资源量:铜1000万吨、铅锌1000万吨、铁矿石25亿吨、铝土矿2亿吨、金200吨、银5000吨、锡25万吨、钨30万吨、煤20亿吨、磷2亿吨。
  云南正在成为全国找矿主战场
    “3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实施一年可以说初战告捷,云南正成为全国找矿主战场。”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连举说,此次邀请8位院士及多位专家,对云南省3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开展一年来的工作进行研讨、论证,对今后找矿部署进行分析。各位院士和专家都结合云南的实际,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将促进云南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
    李连举说,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云南省3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实施1年就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可以说初战告捷。在地质找矿工作中,云南省采取了特殊的措施,措施主要亮点是统一整装勘查新机制,做到成熟一个区块项目,启动一个区块项目,主力重兵作战找矿明显区别于过去的零散勘查模式,杜绝小打小闹;其次,企业参与的收益分配的联合勘查使找矿有力推进;另外,针对国有勘查单位是找矿主力军,采取了对勘采区块的空白区办理“协议登记书”,政府投入勘查成功后可转为勘查单位的资本金。为企业配置矿权,支持企业发,并以技术、人才、管理等严格考查,确定资源勘查主体,可整合其他规模小的勘查主体,保障有序规范的矿来开发秩序。找矿行动另一鼓气措施是强调人才培养,省级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为地质找矿保证强大的技术“智囊”,3至5年内,云南将培养产生一批找矿专家,乃至出院士。
    李连举表示,国土资源部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300亿元,对45个整装勘查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业内称这次部署为“全国地质找矿行动”。在45个整装勘查区中,新疆、西藏、云南、青海均各有4个项目入选。去年,云南省地质找矿获得了中央支持资金2.2亿元,为有史以来数额最大。
    “同样,云南宝玉石资源丰富,有打造为宝玉石王国的潜力。”李连举说,经初探云南有20多种玉石,30多种宝石,云南省即将启动“探宝工程”,下大力培育珠宝产业。
 □院士、专家“问诊”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地矿部总工程师陈毓川:
    越找信心越足
    “越找信心越足!”陈毓川院士说,云南新发现的3个超大型矿床,前景都非常不错。一年多的时间,取得了非常好的阶段性成果。随找一批矿产资源的探明,云南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探采开发基地。实践证明,云南3年找矿行动计划是可靠的,实现找矿的重大突破是可能的。
    陈院士建议,要实现找矿的重大突破,必须要有大投入,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队伍,必须要有合理的新机制,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云南的找矿工作,要注意找矿环节的衔接,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要注意中央、地方和地勘、企业单位协调一致,人财物要相对集中。集中的过程中,要兼顾面上新的情况。要始终加强科学研究,使勘察工作建立在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技术上。
    中科院院士、全国人大十届、十一届常委许志琴:
    云南地质找矿对中国地质勘探将是极大推动
    中国地质事业发展了100多年,现在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云南省的地质找矿行动对我国地质勘探事业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翟裕生:
    地质人才培养是关键
    “地质找矿、矿产开采,人才是关键。”翟裕生说,最近这5年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地质工作环境、待遇正在转好,现在的地质专业招生也容易多,就业分配也很抢手,一个毕业生往往就有五六个单位“抢”。
    翟裕生建议,云南地区一方面要靠本地的院校和研究单位来培养,一方面吸收其他知名学校培养的一些优秀人才,同时还应该对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的培养给予关注,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地方发挥才干,真正爱上云南,做到引进来还要留得住。
    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原副校长莫宣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
    先保护后开发要成云南特点
    矿产的开发是否会对生态构成威胁?莫宣学院士肯定地说,在技术上可以做到不破坏环境。但开发的同时要保护环境,这也应是云南找矿行动的新特点。目前,我国已经明确了开发和环境并重的思想,比如麻栗坡在整合产业的过程中,就要要求开发方把矿产开发后留下的尾沙坝子做好,否则无法获得矿权整合。
    “过去开矿给人印象不好,认为会污染环境。做得好,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郑绵平院士说,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不能先污染后治理。他举例说,在西藏有一个铜矿,开采时就把树种好、路修好,通过矿业的开发,老百姓不但不用烧牛粪了,还可以买煤来烧。
    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
    加大对稀缺矿产资源的勘探力度
    汤中立院士说,云南的铜、铁、金、钨、钼等资源的储备在全国来看,都还是很有优势的。但还应当注意加大对稀缺矿产资源的勘探力度,争取发现一些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稀缺矿产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
    力戒矿权无序转让
    裴荣富院士说,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力量,要由政府有形之手来管理,进行向市场的有序过渡,由公益性向商业化开发的有机衔接,探、采矿权的招拍挂出让也不能像普通公共商品那样进行招拍挂出让。最关键的是,政府对矿产资源开发市场的有序管理。
    裴院士表示,云南近年来在探矿权管理上有得力措施,探矿权不是随意设立,而是采取鼓励公益性探矿,进行矿业权市场整顿和资源整合没有成为一句口号,而是取得了看得见的实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多吉:
    云南经验有借鉴作用
    云南和西藏相比,都是三江成矿带,矿产也是铅锌矿较多。但云南的矿产开发程度高。云南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西藏的四分之一,但是在地质勘查队伍规模上,云南是西藏的数倍数十倍;云南矿产产值占GDP百分比,比西藏的要高很多。云南的经验对于西藏来说有借鉴作用,全国都应该向云南学习。
    多吉院士说,云南目前正走在一条绿色矿业之路上,从地质勘查开始就注意保护环境,依靠科技进步进行合理采矿,没有造成大的环境污染,希望能够继续保持。
    原省老领导、教授级高工李树基:
    加强滇东北地区的找矿工作
    李树基说,这次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成果喜人,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这也是多年来积累的结果。云南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多经验,比如在矿业权整合协调方面,就走在了全国之先。
    去年只是3年行动计划中的第一年,属于起步阶段。对于3年地质找矿行动计划,我有更高的期待。随着找矿行动的推进,云南地质找矿将迎来一个黄金时代,也将为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建议,云南还应该加强滇东北地区的找矿工作,力争多找一些富矿。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
Processed in 0.015 second(s), 8 queries, Memory 0.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