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夸大钢铁业的产能过剩

   日期:2009-03-18     浏览:927    评论:0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2月份由于钢价下跌,一批中小企业开始了新一轮停产限产。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两会期间表示,国内产能过剩严重,加上国外市场需求萎缩,国内出口大幅降低,出口资源回流国内市场,同时去年底停产的企业纷纷复产,使得国内市场资源投放扩大,而开春后产能进一步释放加重了市场压力。

    目前,说到我国钢铁业产能过剩,无疑基于以下理由:中钢协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大中型钢企粗钢日均产量增至114万吨,全国粗钢日均产量突破140145万吨左右,当月日均产量环比增加8.1%,为20088月份以来最高水平。同时,联合钢铁网透露,当前全国螺纹、热轧库存均处于历史高点,分别为430万吨和286万吨,且需求十分疲软。

    1996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到2008年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就争论了10多年。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至现在,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大起大落,因而钢铁产能过剩声音更是不绝于耳。人们不禁要问,既然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钢铁产品严重过剩,今后我国钢铁业还要不要发展?我国钢铁产量还要不要增加?

    实际上,评价一个产业的产能和实际产量、实际消费量存在着一定的富余,这就是产能过剩。然而,国内钢铁业产能到底过剩多少,是粗钢的过剩还是钢材的过剩?可能官方或机构都无法做出正确的解答。

    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宏观环境并没有差到钢铁需求直线下滑的地步。一般情况下,在工业化发展的初、中期,对钢材产量的要求是稳步增长,到工业化后期,对钢材的需求才会缓慢下降,趋于稳定。而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上升阶段,至少到2015年,我国钢材需求量才会达到最高点。

    这说明,对于钢铁产能过剩的评价有失偏颇。事实上,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对钢铁产能过剩定性、定量的科学评价标准。欧美等国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为产能是否过剩评价指标,正常值为设备利用率在79%83%区间,超过90%则认为产能不够,有超设备能力发挥现象;明显低于79%,即设备开工不足,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现象。

    中国冶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资料显示,从1997年到2007年各国钢铁平均产能利用率为美国84.04%、韩国89.99%、德国86.43%。而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从2003年到2007年,按年末产能计算,分别为88.24%92.35%84.28%83.18%85.12%,基本上处在国际标准的正常区间。

单纯从近期公布的国家经济数据可以看出,部分被列入产能过剩的行业确实存在着产能大于实际产量和消费量、库存增加的现象,但是对于钢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如果深入思考数字背后蕴含的复杂因素,就会发现对钢铁产能过剩的论断及其经济影响,需要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估。

    今年以来,国内不少钢铁企业原先宣布的扩产计划并没有实现,而且部分钢铁企业已部署的产能也有部分被空置。根据有关机构的调查,国内钢铁企业的生产使用率平均仅为40%。目前,市场上钢材销售状况冷热不均,虽然钢材市场整体的低迷使得大多数钢铁企业已经或者考虑调低产量计划,但产能过剩一说的主要鼓吹者其实是钢材销售不佳的钢铁企业。

    应该说,我国钢铁业产能过剩,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点,一方面我国钢铁产能当中,有以宝钢、鞍钢、武钢为代表的,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者是国际先进水平的产能;另一方面,我国还有一批工业落后、污染严重的、能源消耗高的一些落后产能,这部分约占到30%左右,那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推进钢铁工业,提高竞争能力,进行优化升级的最基本途径。

    在市场经济中,出现钢铁产能过剩是正常现象,而为产能过剩承担损失也是正常现象。因此,我们不必夸大钢铁产能过剩。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前期的高投资所造成的,后果应该由企业来承担。特别是那些低效的产能,是应该而且必须被市场淘汰的。那种希望继续扩大投资以消化过剩产能的提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进一步扩大投资尽管会消化当前的过剩产能,但这会造成新一轮的产能扩张,把问题和风险留在了未来。这是当前解决产能过剩时需要努力避免的。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
Processed in 0.028 second(s), 8 queries, Memory 0.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