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铁矿石问题都是中国钢铁行业难以跨越的一道坎。2011年第一季度的铁矿石价格谈判,现在还处在拉锯状态一直悬而未决。可是现在在失去长协矿之后,季度定价模式也面临着要被淘汰出局的可能,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月度定价的模式。
矿石巨头间的“斗法”
就在中国的钢铁企业还在追忆以往长协矿的美好回忆的时候,执行一年的铁矿石季度定价机制再现危机。
据记者了解,近日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决定,从2011年开始,对大部分的铁矿石出口实行月度定价。全球铁矿石定价体系将再次改变,执行40年的年度定价基准体系解体后,季度定价仅在2010年执行一年,又面临解体风险。“月度定价能让矿商在牛市中更快地上调价格。”巴西铁矿石出口理事会的经济事务管理人员Antonio Lannes表示,“然而,客户更倾向于季度合同,这能提供给他们更多时间来计划。”“虽然我们不认为季度定价是令人‘不舒服’的,但是必和必拓总是希望重置价格的周期短一些,而不是更长。”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Marius Kloppers暗示,必和必拓之所以率为人先地提出“月度定价”也是迎合某些客户地需求。“肯定有一些客户,基于他们对货物的需求,希望按月定价,只是在市场普遍的行业规则下,他们才没有一个强烈愿望改变这种状况。”
据记者了解,月度定价的模式和印度现货矿很相近。市场上的印度矿,除贸易商港口囤货贩卖外,供货合同一般也是月度或相近时间段。两者之间的惟一区别就是必和必拓还没有表示将放弃指数化定价。
与以往铁矿石巨头们在定价模式上的步调不同的是,在必和必拓宣布推行月度定价之时,巴西矿商淡水河谷却将继续支持季度定价体系。此前一直表现暧昧的力拓集团也表示暂时不会采用月度定价方式。
“我们仍然沿用季度定价,并没有考虑月度定价。”力拓集团中国总裁鲍谊安告诉 《经济参考报》 记者,“2011年的铁矿石价格将由供求决定,有很多波动的因素影响。我们正在加足马力生产。”
分歧的背后
对于这次三大巨头在铁矿石定价模式方面分歧,业内人士也表达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航运制约着必和必拓进一步缩短订货期限。装载铁矿石的大型干散货船只,往返澳洲和中国一趟,最少也要一个月时间。”业内的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必和必拓的最大优势是距离中日韩消费中心近。澳洲港口到中国青岛等港口的距离不到4千海里,比印度港到我国的距离还要近1千海里,是巴西到我国距离的三分之一。所以才会提出月度定价的模式。”“巴西的干散货船,往返中巴港口一趟,需要三个月左右时间。由于不具备运输上的优势,所以巴西淡水河谷更倾向于降低运输成本的定价方式。”这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季度定价显然在这方面要比月度定价要好得多,所以淡水河谷自然会选择支持季度定价体系。这样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销量将有保障,市场份额将有一定的扩张,这将扭转巴西矿在我国出现的被动局面。”“由于到中国航运线路较澳大利亚到中国运输时间长,达到40天,而从澳洲到中国则为15~20天,运输时间过长为淡水河谷的软肋。”一诺钢铁分析师冯哲表示,“季度定价有利于维持供求关系的长期稳定,符合淡水河谷利益。”
“铁矿石的三大巨头之所以没有步调一致的背后,更大的原因是出自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杨延龄表示,“无论哪一种定价的模式,对自己最有利才是最好的定价模式。”
钢企被动,谁人得利?
“一旦实行月度定价,最苦的还是全球的钢厂。”业内的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尤其是中国钢厂的利润将进一步被原材料价格的高企压缩。”
2010年中国钢厂盈利仅为3.5%,在众多工业行业中排名靠后,更远低于平均6%的利润。定价模式的再次变动很可能会进一步的压缩钢企的利润空间。
对于月度定价,相对于钢厂的被动地位,矿石贸易商很可能成为获利的一方。
据了解,必和必拓已经将一部分矿石投向现货市场。目前协议供货期限更短,趋向现货市场,为贸易商提供更大的舞台。以前必和必拓、力拓供应长期协议矿,直接和钢厂签订合同,贸易商想分杯羹也难。但如今,澳洲矿加入了现货矿市场,对于贸易商们来说,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在现货矿市场方面,贸易商影响力大。2010年我国从印度进口的铁矿石中,中间贸易商进口量占到六成,钢铁企业直接进口量不及四成。
铁矿石市场有着生产集中、消费集中的特点。矿石供应商和钢企的年度协议价格更是将投行们严严实实地挡在了门外,无法插足进去。现在,投行们终于看到猎物间有了分歧,协议矿周期越来越短,最后趋向现货,留给他们投机的可能性也变得大了起来。
据了解,现在铁矿石的金融属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国际上推出的铁矿石掉期合同,就是目前投行们的展示平台。看多、看空均不重要,最赚钱的将是他们自己,随着铁矿石定价越来越向现货靠拢,投行们将会多出一个可以和原油市场一样的广阔投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