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17时,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4楼,第一名获救的矿工刘明全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床头摆放着一束美丽的鲜花。
虽然距离获救已经过去了整整5个小时,但在井下被困24小时45分钟最终获救的经历,仍然让他感叹不已:“我始终相信会有人来救我们的!”
11月21日11时40分许,四川内江市威远县小河镇八田煤矿发生透水事故,29名人员被困井下。
11月22日13时20分,29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升井,救援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灾难无常,救援有备。这是各方力量配合有序的成功救援。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专家认为,此次救援,是煤矿透水事故救援工作的成功范例。
应急机制——
汇聚八方救援力量,形成拯救生命的支撑体系
11月21日11点半,威远县小河镇八田煤矿矿工孙科军和工友们一起吃了个早午饭,就下到了矿井。
仅仅过了10分钟,矿上预警监测系统就开始发出警报。老矿工黄润清开始向井下喊话:邻近的老煤窑向八田煤矿渗水啦!“不到3分钟,水就齐腰深了。”孙科军说。
水位上升的速度非常快。据测算,八田煤矿到最后已形成最深处7米、约5000立方米左右的水体。孙科军和他的12名同伴幸运地在第一时间升井,剩下的22名工友及前去营救的7名队员却被困在了井下。
“那一刻,真的是与世隔绝了。”被困的刘明全心有余悸。
灾难,发生在一瞬间;救援机制的启动、救援力量的汇聚,也发生在第一时间。
第一时间,威远县启动应急抢险救援预案,各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输送救援号令。
13时10分,内江市委书记唐利民从正在调研的资中县驱车紧急赶往出事现场。指挥部就设在他的车上。途中,唐利民迅速贯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的指示精神,争分夺秒安排部署;安排市水务局迅速组织调集大功率水泵,调度公安、武警、矿山救护队、医护人员、应急通讯车、电力车及变压器等紧急赶往现场。
13时36分,川煤集团威达公司矿山救护队指导员龚先华接到威远县武装部部长罗奇才的电话:“威远县小河镇八田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遇险人员人数不详,请救援!”13名队员紧急集合。正在吃午饭的副队长范建国接到电话通知后,放下手里的半碗饭夺门而出,给爱人王光梅丢下一句话:“我去小河镇了。”
15时整,威远县新闻办公室向媒体和社会通报透水事故的基本情况。救援工作迅速得到了社会各方的支持。
当天晚上,当大型水泵从成都一路畅通无阻地运到救援现场时,内江市牵头负责的电力、通讯保障也同步到位。沿途乡镇均安排公安、民兵执勤,公路养护人员及时对道路坑洼进行修补,保证了道路畅通,使各地调集的大型设备和省、市、县219名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进入现场。71名工程抢险人员全力维护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形成生命救援的支撑体系,为这次成功救援提供了有力保障。
眉山、资阳、内江等地参与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抢险的救援队伍迅速赶到现场,附近几座煤矿的200多名矿山救护队员也迅速到位,1400余名公安干警、武警官兵、消防队员和各级干部投入救援。
科学施救——
领导靠前指挥,抢险有序展开
唐利民于15时20分到达现场后,迅速成立了“11·21”抢险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并担任组长,立即和有关部门制定了科学的救援方案,迅速开展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身先士卒,贴近现场。他们在唐利民的带领下,争分夺秒了解事故原因、地下水情,分析被困人员位置。
这次事故为南翼采煤作业面11支巷和12支巷之间发生透水,预测垂直水深6米多、水量约5000立方米。
指挥部成员冒险深入井下,确定了一个明确的思路:煤矿透水,要从根本上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必须及时地从井下排水,同时进行通风。
在大功率水泵到位前,指挥员振臂一挥:“马上安排矿上现有小水泵抽水,千方百计降低水位。”
“首先要救人,争分夺秒、不惜一切代价将人救出来!”“要千方百计与井下矿工取得联系,了解井下人员生命安全情况,关注井下透水险情新情况。”“研究好救护方案,做好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等救护准备工作。”“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做好现场管理工作,为被救人员留出生命通道。”事故现场,紧急成立的救援指挥部不断发出指令。
水路、旱路并进,同时实施救援。这一做法,得到了随后赶到的副省长李成云,国家煤监局、省安监局领导、专家的肯定。
根据指挥部成员冒险深入井下探得的情报,并汇总专家意见,现场指挥人员敲定了救援方法。同时要求,水位一定要掌控好,马上安排技术人员研究水泵安装的位置,在设备未到达之前要制定好各种方案,水位每20分钟监测一次。
21日19时20分左右,现场1台小水泵开始从井下往外抽水;22时30分,从成都运抵现场的两台大功率抽水机开始安装;22日凌晨2时30分,第一台大功率抽水泵开始工作,一下子把排水量提高到300立方米/小时;8时30分,第二台潜水泵开始协同作战, 总计排水量一下子达到500立方米/小时,水位下降速度十分明显:56厘米,59厘米,65厘米……
指挥部始终沉着应战,运用专业救援知识,利用专业救援设备开展救援工作。排水救人、通风救人、科学救人,八田煤矿抢险救援工作始终科学推进。
一个不少——
勇于牺牲、大爱至上,彰显团结的力量
29名矿工,在井下和死神顽强搏斗着。
副矿长程荣辉、张洪良在透水涌进的第一刻,决然下到井里通知撤离。他们手挽手和矿工们站在一起,鼓励大家:“都站起来,不要怕,不要倒在水里。”
“当时,我们在井下花了3个多小时寻找被困的工友,并把人都集中在井下的安全地带。大家在一起说说笑话,舒缓紧张的情绪,并合理利用头灯照明。冷的时候,大家就抱成一团,互相取暖。正是因为有了这股团结的力量,大家才能坚持到最后。”程荣辉说道。
22日9时46分,10名内江市应急救援队队员担任第一支突击队,负责下井摸排情况和搜救被困矿工。
在井口负责与井下联系的是威远县煤矿救援队53岁的曾长生。他掌握的“生命热线”是便携式灾区电话,具有防爆功能,适用于瓦斯容易突出的煤矿作业。
10时28分,四川省应急救援中心副主任侯建明通过与井下人员联系,激动地向现场宣布:“已经和下面联系上了,被困的29名矿工都还活着!”现场一片欢呼声。在现场指挥抢险救援的李成云顿时热泪盈眶。至10时44分,经过两次确认水位后,两批救援队员共24人下井参与救援。
10时50分,在指挥部的安排下,营救人员把第一批矿泉水、毛巾、牛奶等物品送下井。“我们与矿工们仅隔一条约60米长的积水深沟,可以通过喊话和电筒光与他们交流。”营救人员邓彬的话让指挥部人员为之振奋。
漆黑的矿道内阴森可怕,首批下井救人的内江矿山救护队员黄俊、李先俊等10人,仅靠头盔上那盏明亮的探照灯指引方向。矿道凹槽内的积水淹到胸口。他们分两组到达指定的120米救援位置。黄俊和其他4人为先遣组,他们脚下踩着淤泥,憋足气潜水通过淹没区,终于抵达矿工们所在的南支巷斜坡位置。一根粗大的消防安全绳连通了凹槽积水的两端,3个备好的木筏子漂移过来,刘明全等首批5名矿工坐上木筏子,在营救人员的牵引和扶持下,缓慢地通过安全绳抵达对岸。
见有的矿工衣服湿透,龚先华等营救人员马上脱下自己的上衣披在他们身上御寒,或抱或扶地把这些矿工引向矿井口。
随着第一名被困矿工刘明全的成功升井,曾建成、潘宝美……截至13时20分,井下被困25个多小时的29名矿工全部获救。
15时左右,矿工们被送到威远县人民医院门诊部,氧气瓶、生理盐水、抗感染药齐上阵,进一步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第一个被营救出井的矿工刘明全戴着氧气管,喝了一点牛奶,虚弱的他向每一名医务人员致谢:“没想到这么快就把我救出来了,谢谢你们!”
救护第一批被困矿工安全升井后,内江矿山救护队员黄俊虽然全身湿漉漉的,赤脚沾满淤泥,可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成功救人的兴奋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