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旦开始,干什么事情都不踏实。”某电力集团黑龙江分公司燃料部负责人嗓音沙哑,神情疲惫,“现在电煤供应时断时续,库存一直在三天警戒线徘徊,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停供是什么时候。”
年关难过
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
“由于现在没有供货合同,龙煤方面认为没有供货义务,最近停煤情况时有发生。”该负责人非常无奈,“眼看就要过年了,哪怕能够谈成个临时供货合同也好。黑龙江不比南方,电力尚可相互补充供应,暖气不行,根本停不起机。”
进入1月份以来,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龙煤集团)以没有供货合同为由,对黑龙江境内所有电厂开始实施停产限供措施。1月1-4日,龙煤集团全面停供,各大电厂库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事关民生,经过黑龙江省政府有关方面出面协调,从5日开始,龙煤集团同意暂时恢复供煤。
“恢复后库存大约可维持5-7天。但是这也是暂时的缓解,这次恢复供煤到13日结束。13日以后的事情到时候再讨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离春节越来越近,压力真是太大了。”
合同难签
由于电煤供应不足,黑龙江地区有些机组只能以最小方式运行,用来保证水冷系统及供暖管道不被冻裂。即便是哈尔滨的大型热电厂,库存也只有三到四天。
“原来还能够寄希望于购买部分当地煤。但就目前的情况,小煤窑全线关闭,当地煤基本上是有价无市,根本买不着。”
当地煤购买已成泡影,唯一能解燃煤之急的就是和龙煤集团签订临时合同。
那么,能解燃煤之急的临时供货合同为什么没有签?
“主要还是价格问题。”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龙煤方面认为,2008年龙煤集团年初签订合同后没有随行就市,其电煤整体价格要低于当地市场煤价130-170元。因此,2009年龙煤将煤价调高80-120元(基于2008年年初合同价)。
但也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8年下半年正赶上黑龙江采购供热煤的时候,由于10月份进行安全整顿,很多小煤窑都关闭了,黑龙江地区煤炭产量跟不上,所以电煤的价格也没有跟着全国煤价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龙煤集团提出若要签订临时合同,电力企业每吨煤要多付100元预付款。发电企业方面认为,既然是临时合同,应暂时延续去年合同价格,最后价格经过双方磋商后决定。鉴于双方分歧较大,政府出面协调,希望能够以每吨上涨50元的价格促成合同。
“我们没有办法签合同。去年机组利用小时数在4700到4900之间就已经亏损了。2009年预计利用小时数会下降到4100小时。即便是和去年煤价持平,我们都将承受更大的亏损,更何况价格上涨。”该负责人表示,如果按照目前政府协调的煤价以及2008年的用煤量计算,2009年他们将亏损10亿元。
并非真正市场化
其实,龙煤集团限产限供也只是煤炭行业整体行为的一个体现。对于限供行为,以神华为首的煤炭企业一致表示,这是一种市场化行为,是按照市场规则办事。
然而,这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市场化吗?“去年上半年煤炭价格上涨的时候,合同价形同虚设,煤炭企业一个电话或者一个传真就要求涨价,那也算讲市场规则。”某电力集团燃料部负责人气愤地表示。
很多业内人士也认为,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由于体制问题,在市场地位上就存在着不对等的现象。既然现在市场的“无形之手”已经失灵,那么政府调控这只“有形之手”就应该尽快出手,“让非市场属性的问题通过非市场手段解决”。
不过,对于某电力集团黑龙江分公司那位燃料部门负责人来说,这场“市场化”的大讨论涉及体制,太过于持久和沉重。他所要面对的,就是近在眼前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