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印象中的山西煤老板有差距,黄江(化名)是自己开着一辆丰田霸道而不是外界传说的悍马出现在记者面前。车停在恒山脚下,黄的煤矿就在绵延无际的群山里。
“我们现在还哪有什么风光啊!”黄江感叹说,他的矿开了两年,已经砸进去差不多2个亿,仍然看不到回报,更重要的是,煤矿已经停产5个月了,正等着被收购。
在中国的“煤海”山西,当地政府抓住当前煤价暴跌,煤炭积压的机会,正在加快推动一场轰轰烈烈的煤矿并购重组运动,黄江被卷入其中。他在大同浑源县一座年产30万吨的煤矿,被列入并购重组名单,将和其它7座煤矿一起,被山西浑源恒山百川矿业有限公司收购。按照地方政府的实际操作,被重组煤矿在并购交易达成前,一般都难以恢复生产。
前不久,并购交易一度接近达成,2008年12月27日本是重组协议签字的最后期限,但由于并购双方在收购价格上的分歧,原定的签约活动取消。
“省里出台文件统一规定了收购的定价原则,这样一来,被重组的几家煤矿都认为收购出价太低,不肯接受,谈判陷入了僵持。”黄江介绍说。
僵持仍在继续,在绵延的停产状态中,黄江平均每天要烧掉1万多元。
“没办法,现在并购和被并购的各方都在停产中对耗,看谁最后耗不下去了,僵局才能结束。
而在离黄江的煤矿不远的大同左云县,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已经一口气拿下了28座地方中小煤矿。至此,这个重点产煤县的百余座煤矿,已被山西省三家国有大型煤矿———同煤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总公司和煤销集团瓜分完毕。而山西各地以县为单位的煤矿托管、重组和并购活动,仍在如火如荼般推进。
按照
恒山脚下的并购战
黄江是来自外省的投资商,2006年开始涉足山西煤矿,在距浑源县城30多公里处收购了一座年产30万吨的地方煤矿。
随后,在山西省发起的煤炭资源整合企业重组中,包括他的煤矿在内,浑源县现有9座地方煤矿都要整合成一家煤矿,由当地最大的煤矿恒山百川出面重组其它8座煤矿。
并购谈判从9月初开始。黄江最初的意愿是,被重组的8家煤矿各以资产入股,与恒山百川组成一个大的矿业公司。他说,这是最简便的操作方式,8家煤矿作为子公司,可以继续保有法人地位。
但在洽谈中,这个方案被否决,最后达成的重组方案是,由恒山百川控股重组,收购各家煤矿51%的股份。
控股重组的思路确定后,棘手的问题是商洽收购价格。
“主要是资源价款。”黄江说,被收购的8家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总计达2.3亿吨,如果按市场价值评估,一定是天文数字。
为给重组双方提供统一的定价依据,山西省政府于
按照黄江和其它谈判各方最初的理解,这50%只是一个定价标准或参考,如果并购方想尽快结束谈判,愿意多付钱,那么作为被并购方多要点补偿也是可以的。于是,在上述定价基础上,恒山百川和8家煤矿开始讨价还价。最近一周里,黄江几乎每天都参加县煤管局的重组工作会议。
“24日,会议确定了定价原则,大家达成共识,统一以资源储量为计价依据。”他说,接下来是各方报价,
报价的结果,8家煤矿中,有6家比较接近,在3至5元之间,另外两家要价太高。并购方恒山百川认为差距太大,没法谈,决定分两步走———先和前面6家签署重组协议,另外两家暂且放下,以后再说。
黄江要价并不高,他已经准备好了在
和黄江的理解不同,当地政府坚持必须严格执行省里统一规定的50%的补偿标准。“恒山百川是浑源县地方国有企业,当地政府可能担心接受超标准的补偿要价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黄江分析。
于是,价格分歧使并购谈判陷入僵局。
亿元价差之争
“83号令改变了煤矿资产价格的计算方式,明显有利于并购一方。”一位不愿具名的山西业内人士分析说,在83号令出台以前,当地按惯例以投入产出方式评估煤矿资产,改为资源价款计算方式以后,两者相差以亿计。
以临汾某焦煤矿为例,如果年产规模为21万吨,资源储量5000万吨,焦煤资源价款收取标准每吨3.8元,按溢价50%折算,总资产不超过3亿,如果煤矿缴纳价款的资源量只有1000万吨,总价不过6000万元。
但这样一座煤矿,实际市场估价不少于4亿元。因为按投入产出来算,即使焦煤价格已经跌落到眼下的700元/吨,吨煤仍有400元利润,煤矿每年盈利近1亿元。
因此,在众多被重组的煤老板看来,如果严格按83号令规定的计价方式和价位执行,他们就“亏了”。
“被收购的煤老板都认为资产评估价格太低,接受不了。”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的郭成刚那边也遇上了同样的麻烦。
郭成刚是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局副局长,负责资源整合、并购重组工作。2008年上半年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在山西西部的临汾某县收购多家煤矿,价格已经谈得差不多了,9月底83号令颁布后,重新定价,对方无法接受,谈判陷入僵持。集团在吕梁、晋城等地收购活动也纷纷停滞。
相比之下,山西北部煤矿以动力煤为主,利润空间较低,在83号令出台后,并购活动受影响相对小些。“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将在左云兼并28家煤矿,收购费用在15亿元以上。”郭成刚说,兼并后这些煤矿资源将合并重组成6至7个大矿,产能总计在1500万吨左右。
僵局中的“对耗”
而在浑源,在上述煤矿并购案完成后,按照并购方的设想,恒山百川的产能将从30万吨提升到90万吨,其余各矿的规模至少30万吨,按每吨产能投资300-400元算,黄江估计其后续投资需10亿以上。
“这是一笔大投资,风险也大。”黄江说,这很大程度上是近年山西煤炭政策收紧的结果。
他在浑源县的煤矿投资接近2亿元,但迄今仍谈不上回报,因为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即便在煤价狂涨时,他的煤矿也由于煤业安全生产整顿等原因而处停产状态。
而2008年9月份的煤矿兼并重组进入高潮后,按照省政府23号文,未达到300万吨/年企业规模且不参加兼并重组的企业,不予新增资源,采矿权到期后不予延期。2008年12月初,省里又发文要求,所有30万吨以下和尚未实现机械化开采的煤矿,从
因为重组迟迟未完成,目前,浑源的这9座煤矿,包括重组主体恒山百川在内,全都处于停产状态。
由于中小煤矿在重组期间大面积停产,国有大矿的煤炭按订货合同几乎全部外运,黄江原来的一些老客户在山西找不到煤,现在转向内蒙古去了。”黄担心停产时间过长,老客户流失,他得从头建立市场资源。
而要在煤炭领域触动既有利益格局、重建新的利益平衡体系,地方政府除了停产限产以外,所能动用的手段并不多。山西省政府要求最迟2010年底结束这一轮煤矿重组。
两年前,黄江对山西煤矿投资原来只是一个短线项目,现在面对僵局,他不得不把它当作长线项目来经营。
没有产出的煤矿要维持停产状态,每月净投入就要二三十万,这对因收购价格谈判而僵持的双方都没有好处。“我别无选择,只能耗下去。”黄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