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是山西省继煤炭工业之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的30年中,山西冶金行业经历了由弱到强的艰苦奋斗历程,这一点,作为山西冶金工业的领军企业——太钢最有发言权。
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开端,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30年的历程。三十年,太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2007年,资产总额由9.99亿元增加到800.77亿元;钢的生产能力由100万吨增加到1000万吨,其中不锈钢生产能力由15万吨增加到300万吨;销售收入由5.40亿元增加到1003.26亿元;实现利税由1.33亿元增加到96.09亿元。三十年,太钢由一个初具百万吨规模的特殊钢厂跨入千万吨级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并发展为全球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钢企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从1947年起在太钢工作了一辈子的李双良,见证了在阎锡山时期即已建厂的太钢在改革开放后发生的翻天复地的变化。
“1978年,太钢基本建成100万吨钢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国内钢铁业稍有名气,但在世界上却微不足道,其后一度面临困难,部分车间没活干连工资都发不出。三十年间,经过人事制度改革、体制改革、股份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太钢得以重新崛起,不仅老太钢效益突飞猛进,新的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园区也初见成效。”李双良激动不已。
太钢的成长足迹正是山西冶金工业的奋斗历程的写照,经过30年的改革磨砺,山西冶金工业在中国、在世界已占有一席之地。
2000年以后,是我省历史上冶金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我省冶金工业实施以增量调整为主、增量投入带动存量优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在生产规模、品种质量和技术装备水平上都有了快速发展和提升,在国内乃至国际产业和市场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初显端倪,成为我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目前,山西不仅拥有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还有全国重要的氧化铝生产基地——中国铝业股份公司山西分公司、山西鲁能晋北铝业有限公司;全国重要的铜工业生产基地——中条山有色金属工业公司;山西关铝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华泽铝业有限公司等是全国电解铝重点生产企业。山西还是世界最大的金属镁生产基地,原镁产量约占全国75%左右。
现在,我省炼钢生产能力已达到3700万吨、钢材生产能力达到2400万吨,规模在1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发展到10户,太钢已形成300万吨不锈钢生产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单体生产企业;中铝山西分公司通过实施80万吨氧化铝工程,产能达到220万吨;关铝、阳煤兆丰、新东方、振兴铝业等企业通过实施大型预焙槽工程建设,全省电解铝生产规模已达100万吨;镁工业经过“十五”期间的大规模发展,在全国乃至全球镁工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已初步形成,原镁的生产能力、产品产量及出口均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全省原镁产量在全国一直保持45%左右。
大企业、大集团是地区竞争实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培育、发展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既是冶金工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方向,也是冶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和主体。(上接第一版)“十五”以来,我省通过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扶优扶强,使产业集中度大有提高。
钢铁工业中太钢、长钢、海鑫、安泰、宇晋5户企业钢产能占到全省总产能的72%;电解铝生产在关闭10多户中小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投入,产能集中于关铝、中铝山西分公司、阳煤兆丰、新东方、振兴铝业5户企业,其中,关铝和中铝山西分公司产能已达到或接近30万吨,两户企业产能占全省总产能达60%。镁工业由发展初期的单产小规模、分散布点的状况,向部分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企业集中,2005年全国原镁总产量前10位有7户为我省企业。
李双良搬掉一座渣山,变废为宝为太钢创造1.4亿元效益。如今钢铁工业延伸产业链,走循环经济道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钢铁工业延伸加工突出表现为钢对铁水的转化率以及轧材能力的大幅提高。目前,全省炼钢生铁转换率已达到76%,比2000年的43%提高了33个百分点,钢材对钢的消化能力也接近80%,在钢材品种中板带材生产能力已达到650万吨。
推进节能降耗、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力途径。与2000年相比,2005年重点钢铁企业炼铁工序单位能耗(平均)由
“太钢现在是节能、环保型企业,再过几年将达到500万吨不锈钢生产产能,到时我们太钢人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李双良对自己的企业充满了美好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