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兰铝建厂五十周年的大喜日子。回顾历史,五十年历历在目,仿佛昨日。深感无论是公司老一辈的开拓者,还是继往开来的创业者,以及正在创造兰铝明天的建设者,都是公司风雨兼程的见证人,更是兰铝崛起的奉献者。古人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沧海桑田,逝去的岁月已成历史。人生的意义在于前进。企业的要义在于发展。现实的一切无不在昨天铺垫的基石上义无反顾地向上、向前发展着。我们追忆历史,正是为了站在历史的根基上,更稳健地发展今天,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兰铝的五十年,经历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的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三个历史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兰铝在时代的风云中栉风沐雨,经受了一次次严峻的考验、闯过了一个个急流险滩,创造了永不言败的业绩、铸造了兰铝的光荣与自豪。兰铝的历史就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史。如果把历史还原到当年的时代背景中考查,我们会更加明白:历史给每个企业都提供了相等的机遇,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也许最紧要的几步,就注定了一个企业的荣辱兴衰。循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在厚重的兰铝历史中,挖掘、捡拾几件历史的片段去思考、去品味,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兰铝人初尝创业艰辛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7年的经济工作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年。1958年党中央宣布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大跃进运动,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但由于不按科学规律办事,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特点的“左”倾错误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加之当时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我国在1959年至1961年步入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许多地区因食品缺乏、营养不足,相当普遍地发生浮肿病。由于出生率降低、死亡率显著增高,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一千万。面对如此严重的困难,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大力精减职工、减少城市人口,从1961年初到1963年6月,两年半内共精减职工约两千万,减少城镇人口二千六百万,等于当时一个中等国家搬了一次家;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停建缓建大批基本建设项目,1962年基本建设投资由384亿元减少到67亿元、施工项目减少三分之二以上;缩短工业战线,实行必要的关、停、并、转,全国工业企业数1962年比1959年减少38%;进一步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加强和支援农业战线。经过五年调整,工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十年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1965年初,在三届一次全国人大会议上,在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大成就的形势下,周恩来第一次在这样庄严场合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任务。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里,兰州铝厂经受了初建、停产、停产保留的重大历史考验。1958年7月,应国家急需铝的形势,兰州铝厂开始筹建。在钢材紧张的条件下,兰铝的开拓者,同时建设了两座砖砌电解槽的铝厂,生产出了国家急需的铝。兰州铝厂投产时,国家已发生严重经济困难,1960年兰州地区电煤紧张,兰铝因没有电而被迫停产。在国家精减职工、压缩城市人口的紧急对策中,兰铝实行了精减。
十年内乱 兰州铝厂在风雨中艰难前行
1966年,正当我国胜利完成调整经济的任务,克服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造成我国长达十年的内乱。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先后通过的“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十六条”成为“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刚开始内乱还没有波及到企业,但随后,由毛泽东写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的一封信引发的红卫兵运动和八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1100多万红卫兵引发的全国大串联,开始造成全国的大动乱。1967年1月,上海“一月风暴”,“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阶段,使全国陷于空前的混乱之中。国民经济受到社会动乱破坏急剧恶化。全国大批工矿交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直到1975年,邓小平复出,根据毛泽东提出的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大刀阔斧地开展全国各条战线的全面整顿,才扭转了经济形势。国务院总结1975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中央以17号文件转发,表扬了一批在整顿中完成生产任务好的企业。“四人帮”制造全国内乱,引起天怒人怨,
改革开放 兰铝走向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的伟大历史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胡锦涛同志的这段话,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时期特点的高度概括,更是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的精辟论述。回忆兰铝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再鲜明不过地体现了这一时代的特色。
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兰州铝厂,计划由国家定,投资由国家给,原材料、能源、设备由国家调配,产品由国家定价包销,利润由国家收走,亏损国家补贴。分配上搞平均主义、财政统收统支,物资统购包销,人员统一分配和调动,工资统调统升,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工业化初期曾起过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发展的要求。兰州铝厂三十年的实践,再清楚不过地表明:改革促进了发展,发展推动了改革,改革与发展的与时俱进,推动兰铝一步步实现了做大做强的梦想。
新时期,兰铝的三十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1980年,甘肃省政府按着国务院《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规定》在兰州铝厂进行利改税试点,揭开了兰铝改革的序幕,正是有了这次改革,有了利润留成和自主权,才实施了八十年代的技术改造,才采用补偿贸易的办法筹集资金,与总公司供运部合作扩建了三车间32台电解槽。采用发放职工债券与用户集资的办法,在八十年代末建起了电解四厂房、干法烟气净化、3万吨阳极糊三大工程,实现了产能翻番,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实现了兰州铝厂的振兴。
进入九十年代,兰州铝厂按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要求,打破“一大三铁”(“大锅饭”、“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的僵化机制,实行劳动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了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升能降、工资能高能低的新的管理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兰州铝厂通过建立股份公司,实现了企业领导体制由工厂制向公司制的历史性跨越,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由产品生产型向经营管理型企业转变,由产品市场走向资本市场,实现了由国家拨款发展到向用户集资发展再到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发展的跨越,通过连续不断的技术改造实现了兰铝的腾飞。
新时期,兰铝的三十年是快速发展的三十年。改革开放前,兰州铝厂的铝产品产能只有3.3万吨,八十年代增加到5.2万吨,九十年代达到8.2万吨,进入新世纪,通过自焙槽改造,建设200kA和350kA的大型预焙槽,到兰州铝厂建厂五十周年时,铝产品产能跃升到44万吨,加上炭素产品和铸轧产品的综合产能达到近70万吨,分别是兰铝改革开放前产能的13倍和21倍。进入新世纪,公司抓住本世纪前十年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在1999年实现打基础的第一步发展战略后,连续实施了第二步、第三步发展战略,实现了高速发展,净增加铝产品产能35.8万吨,铝产品总产能和综合产能分别是1999年电解铝产能的5.4倍和6.2倍。并建立了年发电能力达60亿kW·h的自备电厂,成为大型的现代化电冶加联合企业。
新时期,兰铝的三十年是与时俱进的三十年。伴随改革、发展的进程,实现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兰州铝厂改制为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后,通过上市、增发、配股,由100%国有法人股逐步发展为社会公众流通股占55%,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再由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为中铝兰州分公司,成为在境内外三地上市的中国铝业股份公司电解铝样板企业,实现了制度创新。
兰州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抢抓机遇、与时俱进。通过项目推动,实现了由60kA自焙槽向75kA小型预焙槽、再向200kA、350kA大型预焙槽、进而向400kA超大型预焙槽的三级跳,实现了铝冶炼技术的创新。公司的产品,适应用户需求,实现由重熔用铝锭为主向不用重熔的、直接轧制用扁锭为主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兰铝的企业管理由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实现了以方针目标管理等为主的科学现代化方法管理转变,再实现以质量、安全、环境三大体系为主线的管理机制转变,实现了管理的创新。
通过三十年的文化积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企业精神和“为国家奉献、为社会服务、为职工谋利”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的对接为中铝公司“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公司精神和“报效国家、回报股东、成就员工、惠泽社会”的公司宗旨,实现了公司文化的创新。
2008年,兰铝建厂50周年华诞到来,中铝兰州分公司以改革开放的鲜明特点、快速发展的显著成就、与时俱进的突出标志成为大型现代化电冶加联合企业。为兰铝建厂五十周年,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献上了兰铝人最丰富的一份厚礼。
回顾五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兰铝创造了最佳的发展机遇;二是兰铝的开拓者、创业者,建设者秉持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的发展意识、矢志不渝的创业精神和不懈进取的拼搏勇气铸就了兰铝今天的辉煌。为了兰铝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用永远铭记历史,继往开来,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