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亚庆的话,是针对一些由中铝的并购引起的市场争议而发。今年,中铝公司曾在购入全球矿业巨头力拓总股本9%后遭遇力拓股价下跌而造成浮亏,有评论家据此认为,中铝的这笔中国企业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外投资,与国内一些企业入股海外金融企业而遭遇次贷危机波及一样,又将是一笔亏本的买卖。这种争议,随着力拓股票价格的上涨、中铝公司获得较大浮盈而中止。
但自2006年起在海内外展开一系列风生水起的兼并收购的中铝看来,中铝这样的大型资源类公司,和中国经济一样,单凭国内资源根本无法支撑,最终要走向国际市场。因此,肖亚庆强调,中铝公司买力拓股票,最重要的意义是 “保持了走向世界的机会,保持了在国际资源市场上占据自己份额的可能性”。
要知道,全球资源并非是一块无主的见者有份的“飞地”,而是先到者先得,有实力者先得。在发达国家各跨国企业已经苦心经营多年之后,全球资源早已被跑马圈地。对于后发而来的中国企业,只有遵循先行者的游戏规则来伺机进入。
因此,凭借着自己的远见,中铝不是国内大型企业走出去的第一家,却成为走出去最成功的一家。此前,国人已屡见不鲜的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往往引发被并购企业及其政府的质疑和恐惧,多次遭遇市场外的阻挠而无功折返。但中铝频频收购目前国际最热的矿石资源,却没有引起国际舆论的压力。从智利的铜矿,到澳大利亚的铝土矿,再到沙特的电力,中铝“把企业发展到全球资源和能源富集地方去”的战略目标正在稳健实施,其所依赖的正是对于国际规则的遵循,按肖亚庆的见解,这一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暂且搁置不论,因为你要想参与,就必须遵守。
试举规则的重要一例说明,外国政府往往对“只身前来”寻求资源的中国企业抱有警惕,认为其背后或有国家力量的意图。澳大利亚资源与旅游部长就表示,澳大利亚对中国投资采取无歧视的政策,但建议其更多采用与澳企业组建合资公司的模式,参与澳矿业领域的投资。而肖亚庆表达自己海外步伐的感受也正是如此--参与国际项目不能吃独食。与其他企业合作去开发和并购,既回避了单独投资的风险,也寻求到了共同开发的资金和学习榜样,还能避免“抢占资源”的嫌疑。中铝海外并购或合作的许多案例中,都闪现着海外伙伴的影子:在力拓股份收购案中,中国铝业联手美铝,成为这场闪电式收购得以成功的重要砝码;在澳大利亚铝土矿项目中,肖亚庆也表示欢迎任何海外企业来合作,“中铝不谋求海外开发中的绝对控股”;在近期与俄罗斯企业共同开展的钛金属项目中,中铝也仅仅在新公司中拥有35%的股份,而将绝对控股权交给了俄方。
看来,中国企业不仅要把目光投向国门之外,还要懂得如何聪明地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