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铜主力合约从3月初的27000元/吨附近起,以小调整、大上涨的姿态不断刷新高点,截至上周末收盘36800元/吨,已经直指4万元大关,形成放量增仓强势进攻格局。传统经济学认为在世界经济依然处于危机,终端市场建筑业、汽车业深陷低迷,供需条件得不到改善的背景下,本轮铜价反弹已接近尾声。但笔者认为近期铜价走势不是反弹,实为逆转,并且以下几个原因将导致未来铜价“涨势如虹”。
金融因素成为决定铜价的主因霸权美元的量化宽松是3月铜价走强的重要基础,其加剧了投资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金融因素成为决定铜价的主要因素。回顾去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大型基金纷纷对商品领域的投资进行“去杠杆化”过程。诚然,危机前以原油、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固然存在很大的泡沫,但过度的恐慌性的去杠杆化过程也将商品的价格严重地打压到其本身的价值之下,去年末将近30美元/桶的原油价格已经低于伊拉克战争之前的价格,铜也在年末跌破了3000美元/吨的社会平均生产成本。
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俄罗斯与我国央行行长所提出超主权货币储备概念以改革霸权美元造成的不合理世界经济秩序,想法固然深刻美好,但过度超前与理想化。经济的交换法则或许以大宗商品为价值基础更现实一些,所以从2009年新年开始的商品投资过度去杠杆化后的重新合理杠杆化是一个必然过程,量化宽松的政策出台不过是加剧了这一过程而已。铜供需特性脆弱与铜的常用金属地位不匹配的是铜在地壳含量非常稀少,远少于同为有色的铝、镁,甚至远少于主要用于航空的金属——钛。作为世界最大铜消费国,中国年消费量的四分之三依赖进口,而且表现为电线电缆行业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铜精矿资源具有较高垄断性,铜的供应面非常脆弱。从70年代以来世界精铜市场最大的过剩量仅100万吨左右, ICSG在最新月度报告中称,2008年全球精炼铜供应盈余36.3万吨,原预计盈余27.9万吨。
虽然他们悲观预期2009年过剩铜量可能继续扩大,但其实这处于历史正常的波动范围之内。历史最大过剩量出现时的经济背景其实难以重演,在中国的消费需求启动后,铜过剩不过是短暂的现象而已。正是在这一因素支撑下,危机之后只要有轻微的供应紧张和需求的恢复力量向铜倾斜,都会造成铜价出现较大波动。上周五海关数据显示,中国3月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374957吨,较2月的329311吨上升14%,再创月度纪录新高。中国生产和贸易商们在危机氛围下的保守致使精铜供应在中国市场出现短缺,而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的收购和废铜供应短缺又加剧了现货铜紧俏的格局。
近期铜价资金博弈特征明显上周末伦铜突破4500美元/吨高位,
在现货高升水的压力下,而上期所的库存减少反映出空方持有现货并不理想,现货反而可能为多方所掌握,逼空行情表露端倪。
技术面,均线体系多头排列显示强烈上升信号,日K线突破布林带上轨。沪铜0907合约在本周很可能借势突破4万元大关。操作方面,建议投资者可以短线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