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来看,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扩散,反映矿业形势基本面的矿产品价格、矿业资本市场和矿业公司股票等都呈现出了一定变化,这些变化既是国际矿业形势的缩影,也表明金融危机对我国矿业的影响已见端倪且日渐渗透,我国矿业正经受近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概括地讲:
一是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步入下行通道。例如,石油2008年一度跌破40美元,相当于三四年前的水平。煤炭2008年下半年就下降了35%。铁矿石自2008年8月以来的现货价格一路下滑。铜、铝、铅、锌等基本金属市场价格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二是矿业资本市场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困难。一些矿产勘查公司在资本市场上遇到了困难,矿业投机资本不再像以往那样活跃。矿业权市场转让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滞塞,持有一定的观望心态。
三是矿业公司股票价格下降。当前矿业公司股票价格普遍缩水,全球矿业股跌幅超过平均水平。
从国内来看,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总体不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将快速推进,矿产资源市场需求强劲,重要矿产消费增长快于生产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特殊的资源国情,决定了矿产资源大量快速消耗态势短期内难以逆转,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预测到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将超过35亿吨,2008年~2020年累计需求超过430亿吨;石油5亿吨,累计需求超过60亿吨;铁矿石13亿吨,累计需求超过160亿吨;精炼铜730万吨~760万吨,累计需求将近1亿吨;铝1300万吨~1400万吨,累计需求超过1.6亿吨。如不加强勘查和尽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届时在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19种矿产将出现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矿产,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上升到60%,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在40%左右,铜和钾的对外依存度仍将保持在70%左右。
二是我国矿产资源增储增产难度加大。目前,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增长相对缓慢,找矿难度不断增大,勘查开发接续基地严重不足。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浪费,综合利用率较低,矿山布局和结构不尽合理,矿产开发小、散、乱和矿山环境破坏等问题突出,加剧了资源供求紧张状况。
三是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矿产资源宏观调控体系不尽完善,资源的规划统筹和市场配置缺乏制度性保障,资源配置机制尚不健全。我国资源性产品的成本核算尚未与国际接轨,矿产资源所有权益和矿山环境补偿未能在矿产资源开采成本中完全体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方面的利益诉求和矛盾纠纷凸显。我国资源战略储备能力不足,有效应对资源供应中断和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能力较弱,矿产资源安全供应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面临的机遇
除解析判断上述挑战外,《规划》辩证地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面临的机遇。
一是国家的决策支持,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这是我国矿业发展的根本信心。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矿业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国家及有关部门未雨绸缪,采取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正在推进,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呈现良好态势。这些是我国矿业发展的强心剂,大大强化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内应力。
二是我国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仍然强劲,这是我国矿业发展的内在驱动。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现代化建设加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据预测,近期国务院4万亿元刺激经济、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将为矿业的回暖提供坚实的基础。分项来看,交通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灾后重建三大领域将直接拉动建筑用钢的需求;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与建材行业密切相关。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将会释放对有色金属的需求。
三是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很大,具有提高保障程度的有利条件。我国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主要矿产资源总体查明程度约为1/3,多数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潜力较大。例如,石油探明程度约33%,储量和产量增长具备资源基础;天然气探明程度约14%,
四是当前国际矿业形势,为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许多资源国纷纷表示,希望中国投资勘查开发其境内的矿产资源,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面临着良好的机遇。而近两三年来,我国矿业企业及地勘单位形成了一定积累,壮大了实力,通过参股、控股以及购买等多种形式,实施“走出去”有了一定条件,这可以增强我国短缺矿产资源的安全供应保障或提高在世界上的话语权。
总之,与2001年颁布实施的首轮矿产资源规划不同,本轮《规划》编制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扩散,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面临更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规划》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进行了全面、系统和科学的分析判断,从而为《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支撑和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