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心”
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汤姆·艾博力更是发表声明,表示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依然对中国需求有信心。他说:“相信中国的需求放缓只是暂时的,在2009年会有回升。”
汤姆·艾博力的观点正是近段时间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多头的信心来源。从消息面来看,“中国需求”确实激动人心。
麦格理投资银行最新的报告显示,估计中国国储局已经买入大约30万吨铜,这些铜主要来自于南美和欧洲的冶炼厂商。这些铜的交割时间在今年6月以前。此外,市场普遍认为,中国储备铜将从之前的30万吨提高到100万吨。
此外,中国发改委日前还通过了有色金属行业振兴计划的审议,该计划包括了加大储备、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内容。分析人士认为,这些都将对金属市场形成强力支撑。
中国还是全球第一大铜生产国和消费国,其中电力用铜是中国铜需求的主要动力,约占铜消费量的53%。根据4万亿的投资计划,政府在未来两到三年内的电力投资将逐步加大。
目前,铜的定价权目前仍然集中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但中国因素常常会成为国际投机基金炒作的理由。今年元旦以来,上海期货交易的铜期货走势也明显强于伦敦市场,其对伦敦市场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不过,在中国信心的背后,却是企业开工不足的尴尬。
自元旦以来的沪铜反弹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中国信心和中国需求。根据金属贸易调研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铜下游企业开工率依旧很低,其中电线电缆企业整体开工率为55%,较12月份下降11%。
记者在上海铜加工企业中采访了解到,企业受到去年金融风暴冲击很大,尤其是那些库存较高的企业。因此,在短时间内还很难恢复元气。有评论人士指出,提振全球的“中国信心”并不足以让国人无视眼前的困境,更何况国外的投资者呢?悲观的人士认为,与其期待经济尽快复苏,不如祈祷经济不会陷入萧条更为现实。
新政不敌恶化脚步
不过,这一利好并没有在市场中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相反,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价格还在消息发布后,再次跌破了35美元的前期新低。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铜价格则延续了前期的弱势。
最新的经济数据也显示美国经济仍然糟糕。美国劳工部2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口减少59.8万人,降幅为34年来最大,而之前市场预估为减少52.2万人;美国1月失业率升至7.6%,为自1992年以来的最高点,之前市场预估为7.5%。
这些数据显示,美国经济衰退继续恶化。房地产数据依旧低迷,新房销售继续大幅下滑。这使得奥巴马虽力促国会通过7890亿美元的经济提振计划,但也没有给市场带来丝毫暖意。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预计,2009年前三季度,发达国家走出衰退希望渺茫,而新兴经济体也在外资大量流出和外需不振带来的出口大幅下滑的冲击下经济增速异常放缓。
目前来说,国际国内需求萎靡不振是压制铜价反弹的终极力量。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中国需求在政策刺激下会率先回暖,但中国需求很可能独木难撑,铜价在中短期依旧会呈现低位区间震荡走势,国际铜价4000美元和4200美元的压力位难以突破。
供求悖论
在铜价暴涨暴跌的背后,经典的经济供求理论正在变得脆弱。按照经典理论,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升;市场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跌。
但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却不断上演着“供应减少,价格下跌;供应增加,价格上涨”的现实悖论。在2002年到2008年上半年的历史罕见大牛市中,石油供应不断增加,但价格却飙升不止;2008年下半年以后,每当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石油价格就暴跌,减产量越大,价格跌得越多。
上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期货炒手指出,在具有投机性质的市场,资本才是决定价格的真正因素,基本面的供求信息和相关政策,只是资本可利用的工具。“在期货价格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交易的指导价格后,现货市场的供应只能被动围绕期货市场进行调整。”
本轮沪铜暴涨开始于今年元旦,当时正是市场普遍悲观的时刻,包括江西铜业在内的国有现货企业和中小加工企业都处于金融危机的恐慌之中。浙江资金在此时布局沪铜主力合约,之后沪铜连续涨停,让很多市场人士惊诧。
春节以后,包括中钢集团在内的国有企业与浙江资金联手做多,而市场也开始弥漫着用铜企业重新开工的消息,多头行情达到高潮。持仓报告显示,主力多头资金在市场狂热之后,很快就平仓了结,有的甚至还反手做空。
在众多交易席位中,上海通联期货在过去两个月中一直是多头的主力,是沪铜本轮多头行情的发动者。但在最近一周中,通联已经变身为空头主力之一。通过几天的增仓,到
目前,仍坚定持有多单的前期主力只剩下了中钢期货。中钢期货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国中钢集团的期货贸易部,而中国中钢集团是隶属于国资委管理的国内钢铁行业最具有实力的经贸企业集团,是国内主要钢铁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和代理商。显然,在掌握基本供求和政策信息方面,主力资金拥有散户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价格在本质上,是多空资金博弈平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