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略金属,日本、美国等国家相当重视储备并有完善的储备制度。中国亦有钨矿储备,但作为拥有钨资源量60%的国家来说,储备的概念似乎是“藏富于民”,国家储备量在市场上的调剂作用并未体现出来。在2005年和2006年,两次“国家储备抛货的消息”都让市场剧烈振荡,说明国家储备参与市场的程序和透明度还有待改善,也说明钨市场的盘子小,经受不起冲击。
假设国家储备局有收储计划,我们认为现在就是最佳时机,首先是目前的价格水平在行业成本线上,资源的价格水平处于低位,算上通货膨胀和资源的增值效应,目前收储从成本和机会上都是最佳时机;其次是从行业的发展角度出发,目前收储钨矿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钨品价格稳步上扬到高于成本价一定水平,行业的生存环境将得到改善;三是国家选择在目前经济不景气时收储,与刺激消费同样具有恢复经济的功效。
目前已有官员到企业一线调研,并提出三个储备方式:国家储备、商业储备、资源储备。
经历过2005-2008年的资源价格飓风,世界对资源的认识已上升了台阶并加以重视,中国国家财政通过近几年的积累,已经有能力在矿产资源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了,特别是在战略金属资源上。
完善储备制度,使之具有长远战略性,中期市场性,并公平地透明地实施,则将利国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