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利多因素显现 铜价反弹看高一线

   日期:2009-02-06     浏览:1010    评论:0    

进入2009年后,铜价逐步从跌势中摆脱出来,商品指数权重的调整成为铜价反弹的直接诱因,但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汽车、钢铁行业的支持力度也大大增强了市场的信心,中国铜加工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力度明显加大,而二季度消费旺季的到来有望进一步支撑铜价延续反弹的格局。

  中国加大救市力度,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2009114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钢铁行业振兴计划的关键是通过控制供给、刺激和扩大需求、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效率,由此扭转钢铁业持续下滑的悲观预期。同样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振兴计划的侧重点更多的在于刺激内需方面。虽然上述两个行业的振兴计划对于铜消费的拉动作用不甚明显,但是从上述一系列的政策导向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政府在2009年着力加大内需的决心,这无疑也给市场信心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宣布,从200921日起,将家电下乡范围从第二阶段的12个省(区、市)推广到全国,家电产品也由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四类扩大到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含太阳能、燃气、电力类)和空调等产品领域。

  空调行业是国内家电行业中铜消费的主要行业,2008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国内空调行业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大。据空调行业权威咨询机构产业在线获得的数据显示,200811月,国内家用空调行业的总销量只有258万台,同比下降了32%,其中出口量仅为106.6万台,同比大幅下滑40.9%,而内销也下降了24%。因此对于空调行业的企业来说,家电下乡再次扩容显然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由于前期国内空调企业原材料库存相对较低,部分企业已经处于零库存状态,因此为了应对二季度空调消费的季节性回升,春节前部分空调企业加快了原材料采购的力度,由此对铜价的反弹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

  商品指数权重调整引发铜价触底反弹

  与股票指数一般按照市值自动确定权重不同的是,商品指数一般每年会按照相关品种的产量来重新调整权重,而权重的调整则意味着所有跟踪相关指数被动投资的资金必须按照指数重新调整仓位——对于权重调低的品种则意味着减仓,而权重调高的品种则意味着增仓。由于目前至少有数百亿美元资产跟踪相关的商品指数,权重调整又必须在新权重生效前后的数个交易日完成,因此商品指数权重的调整往往会对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

  由于道琼斯AIG商品指数在19-15日期间调整相关商品在指数中的权重,尤其是要增加铜、锌、镍的权重,因此本月上中旬,受商品指数权重调整的影响,铜价走出了明显的反弹行情,并基本探明了2800美元/吨一线的中期底部。

  以目前市场上影响力较大的高盛/标普商品指数(S&PGSCIindex)和道琼斯/AIG指数为例(Dow JonesAIGIndex)为例,铜的权重在高盛/标普指数中被调升了2.5%,在道琼斯/AIG指数中则被调升了3.78%。加上前期铜(27540,90.00,0.33%,)价出现超跌,因此借助商品指数权重的调整,吸引了部分资金的持续买入。从伦铜的总持仓变化不难看出,本月上旬伦铜曾有一次明显的增仓过程,料与指数基金的买入有关。但是从中期来看,由于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进一步深入,各项经济领先指标尚无明显拐点出现,因此随着指数基金扎起商品指数权重上的头寸调整结束,资金短期对铜价的推动作用将逐步弱化,消费能否明显回升仍将是决定铜价反弹持续性和空间的关键因素。

  消费旺季将至,铜价反弹看高一线

  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在进一步深化,但由于第二季度是传统的铜消费旺季,铜消费的季节性回升依然可期。目前国内铜加工企业的订单已经开始有所回升,一些大型加工企业的原材料采购进度也有所加快,短期国内供应将逐步趋向偏紧的态势。

  就短期而言,铜价于2800美元触底反弹后,在3000—3600美元/吨区间形成了多空平衡区域。随着各国救市措施逐步地实施,短期宏观层面利空因素的影响正在逐步趋弱,而利多因素的影响将逐步显现,虽然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铜消费整体上将明显弱于去年,但是由于铜加工企业和铜下游消费企业前期普遍处于低库存状态,加之传统的消费旺季即将到来,因此短期铜消费将会继续对铜价构成较强的支撑,并有望推动铜价延续反弹。

  从技术面看,虽然铜价目前尚未突破近期的震荡整理区间,但是前期超买的部分技术指标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修正,中期均线的稳步上行将对铜价再度构成支撑。一旦铜价突破3700美元一线的阻力,伦铜有望继续向上测试4000美元一线。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