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强没有想到,公众眼中的“明星企业”却成了“污染明星”。
河北省环境综合执法局常务副局长任立强的办公桌上堆放着厚厚的一摞案卷材料,说话间手机仍不时震动,分布在河北全省的152个环境执法组正实时传回一线情况。
“人们印象中的大企业,所谓的‘明星企业’环境问题突出,甚至仍停留在污染治理设施缺失的阶段。归根结底还是环保意识不足。”11月14日,任立强对澎湃新闻说道。
河北省在今年11月6日启动了为期20天的第三轮省级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将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明星企业”推到了环境污染治理的前台。
“7个钢铁厂、4个焦化企业被省级立案,力度是空前的,给我们触动很大。”武安市副市长郭全生11月18日对澎湃新闻表示。
“和反腐倡廉一样,既拍苍蝇也打老虎,既对‘散乱污’毫不留情,也针对过往被认为的环保意识较高的上市公司、大企业采取更有力措施。”河北省环保厅宣教中心主任潘井泉说道。
今年是“大气十条”收官之年,并且仅剩不到两个月时间。潘井泉对澎湃新闻表示,“大气十条”设定的五年指标河北已提前完成,不论是PM2.5还是减排指标,下一步,河北将朝着达成更好治理效果的目标进发。
河北省环保厅环境综合执法局执法人员在邯郸一钢铁企业进行环保检查。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李珣 摄
执法检查组:立即停止违法排污行为
“你闻到那味道了吗?比以前小了。”
11月14日傍晚,当车行至石家庄市区东北的和平东路时,司机陈鹏摇下了车窗,手指窗外的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药总厂对澎湃新闻记者说道。
这家上市公司的前身是投产于1958年的华北制药厂,该厂曾是中国“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开启了中国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历史。
而今近一个甲子过去,药厂昔日所处的石家庄远郊已成为繁华市区的一部分,药厂弥漫开来的异味亦镌刻于几代石家庄人的记忆中。
而在河北省环保厅开展的第三轮大气环境执法检查中,华北制药的异味问题再次被置放于聚光灯下。
“还没进大门,味道就很大,类似于爆米花的味道,走进车间人就很难受了。”对于11月7日前往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药总厂的执法检查,任立强仍记忆犹新。
那天,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企业青霉素V钾车间正在生产,10个发酵罐处于发酵状态,该企业发酵车间密闭不严,车间内有部分涉VOCs废气未经集中收集处理直排室外。
制药总厂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行为随即进入立案处罚程序。
污染物排放问题之外,还有搬迁问题。
按照石家庄市2013年下发的方案,华北制药计划在2017年年底前全部迁出石家庄市区,这一规划也在随后数年间被官方多次确认。
现场执法检查组认为,华北制药搬迁进度较慢,应按要求和原有规划加快搬迁进度,不搬迁也绝不能违法排污。
“一个60岁的人和20岁的人去赛跑有困难。”11月15日,华北制药相关负责人多次以此比喻阐述该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华北制药的过往既有辉煌的一面,也在环保问题上存在历史局限性,但厂方即将迁入的位于石家庄东郊的新工业园,会采取严于国家环保标准的措施。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尚未完全搬迁的老厂区的相关配套设备,一直在按环保标准改进,目前仅剩一个青霉素V钾发酵车间。作为市场上仅存的生产该产品的两家企业之一,其搬迁迟缓亦有“保民生”的考虑。
但该负责人并未明确回应今年年底能否完成搬迁的问题。
河北省环保厅环境综合执法局执法人员在邯郸一钢铁企业进行环保检查。
新工业园里的子公司依旧有违法排放
对于此种说法,任立强并不认同。
11月11日,执法检查组对华北制药华胜有限公司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种子罐污染防治设施缺失,发酵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这家企业便位于新工业园。
“要么你治理,要么你停产,企业不应该归咎于历史原因或者以民生为托辞。”任立强告诉澎湃新闻,此次华北制药被查处的问题,事实上只要通过厂房密闭、完善收集处理设施,便可避免,“说到底还是企业的环保意识不足。”
事实上,以华北制药为代表的原料药生产企业正面临与日俱增的环保压力,继去年年底备受关注的石家庄药企停产事件后,今年取暖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2+26”城市涉原料药生产企业涉VOCs排放工序,实施错峰生产。
公开资料显示,华北制药主要生产青霉素类、抗生素、维生素等医学产品,这类药物需要通过化学原料药生产,但原料药工序繁多,在此过程中产生较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又由于单类物料数量少,成分复杂而在终端治理上面临高成本问题。
11月15日,华北制药相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表示,针对行业普遍面临的原料药污染处理问题,厂方与天津大学、哈工大正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华北制药近年来已在往生物技术制药、保健品等方向转型升级,“原料药和制剂药的比例现在降低到了五比五,未来原料药比例将降低到三成”。
这一转型思路也在华北制药的官方网站和上市公司公告中多有呈现。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指出,医药企业治污费用高昂,以往企业往往宁愿被罚款,也不愿加大环保投入,以致形成历史欠账。但企业转型升级不仅能减轻环保压力,也是化解原料药产能过剩和长期发展的需要。
位于武安城郊的新兴铸管公司,在邯郸被视为颇有影响的明星企业。
限产令下“顶风”生产
与华北制药类似,位于河北邯郸的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武安工业区也因环境问题,现身于河北省环保厅的大气环境问题曝光台。
“在邯郸,一说在新兴铸管上班,往往会招来羡慕的目光。”在澎湃新闻采访的多位邯郸本地人看来,新兴铸管这家肇始于1971年的三线军工钢铁厂的企业,是名副其实的“明星企业”,以其为核心成立的新兴际华集团,现已发展为国资委监管的世界500强企业。
正是基于此种印象,河北省环境综合执法局副处长钱鹏在11月6日带领检查组来到武安时,在新兴铸管的所见所闻令其颇感错愕,“我第一次去,作为央企,它在环保上的作为还不如很多民营企业。”
三名检查组执法人员和两名监测人员,从早上九点一直在新兴铸管排查到晚上近十点,开出的“诊断书”聚焦于该企业未按要求限产和无组织排放问题突出。
今年取暖季,石家庄、邯郸、唐山等城市施行钢铁产能限产50%的政策,以高炉生产能力计,以用电量核算。
根据武安市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于10月2日下发的限产相关文件,新兴铸管最大的1280立方米高炉定于今年10月1日至明年3月7日间停产,其余两座420立方米高炉和308立方米高炉正常生产。
但这座高炉却并未停产,且焦炭上料口无集尘罩,露天作业,3号烧结机输送廊道未密闭,敞开式输送烧结矿。执法检查组还发现3号烧结机烟气逸散,多处料场无挡风防尘设施。
“武安市的民营企业全部都按错峰生产的要求执行了,而且是把高炉彻底冷炉、扒炉来落实要求,而新兴铸管应该停下来的1280立方米高炉,是9月底才起炉的。”钱鹏称,大气防治攻坚期间,对于此类行为将采取顶格处罚措施。
钱鹏告诉澎湃新闻,在厂区,自己一进白灰厂,鞋就成白色了,而一进煤炭料场,鞋很快就又变成黑色了,但实际上,这样的无组织排放问题,各级政府早在今年年初便有明确要求,厂方是完全有时间建设并建成环保设施的。
“归根结底还是环保意识的问题。”钱鹏说。
厂区粉尘较大,也是多位新兴铸管在职员工的一贯印象。
“有的料场的问题还很隐蔽,把大门锁住了(无法进入),我们是比对卫星地图才发现这里有料场,进而打开大门发现问题的。”11月18日,钱鹏站在一处正在整改的料场前说道。
新兴铸管武安工业区距武安城区尚有二十多公里,沿路各类钢铁企业应接不暇,大货车亦是一番车水马龙景象,厂区周围聚集着五千多户职工家庭和各类生活设施,在外人眼中俨然“独立王国”,执法检查这次发现的问题揭开了这片“工业森林”的另一面。
多位当地知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以该厂1280立方米高炉为例,一天可挣300万元,而即使每天被罚款100万元,企业仍有盈余,而此前县市一级相关部门对新兴铸管这样的大企业进行监管亦感觉压力重重,“你有公安局,别人也有公安处。”
新兴铸管武安工业区副总经理孙弘在11月18日则对澎湃新闻表示,1280立方米高炉是9月26日启用的,当时限产文件还未下发,“文件下发的时候炉子已经停不下来了,启用后这个炉子也有些问题,我们想养护下。但两个小高炉一直交替停着,1280立方米高炉维持在30%低负荷运转状态。”
而对于无组织排放问题,孙弘则表示,由于担心冬季下雪交通不便,加之考虑到错峰运输的困难,在原来棚化区以外的地方存了一些物料,无组织排放也是这一两年(环保部门)才提出来的,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行业的普遍现象。
“一个月之前,我们的意识还是没有现在这么足。但企业的身后还有几万张嘴张着,我们立即整改,但也需要时间。”说到这里,孙弘的语气有些激动。
11月18日,新兴铸管公司正在高炉焦炭上料口处安装集尘罩。
一位环保局副局长曾被“明星企业”气走
河北这场进行到第三轮的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不仅将人们印象中“背景深厚”的数家“明星企业”推到了环境治理的前台,也悄然影响和改变着其所涉及的企业、政府和个人。
11月20日夜间至11月21日凌晨,参与此轮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的152个省市执法组、1300多名执法人员,在河北全省开展夜查工作,凌晨两点多,河北省环境执法监察局的微信工作群中,仍不断传来前方的最新信息。
钱鹏在邯郸参与了这项夜查行动,自今年9月第一轮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进行以来,于他而言便再无节假日概念,坐着白色环境监测车,三人一组穿梭于石家庄、唐山、邯郸的各家企业。
“力度非常大,效果也很明显。”任立强告诉澎湃新闻,此前由省环境执法监察局单独开展行动,发现问题的比例在36%到60%之间,而市县环境执法部门开展同样内容的检查,发现问题的比例最高也只有14%。
任立强表示,这是市县检查标准偏低、地方执法存在一定干扰等原因造成的,痛定思痛之后,河北的省级大气环境执法采取了统筹省、市、县三级环境执法力量,混合编组、异地执法、交叉巡回执法的新形式。
多位河北环境执法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去大企业检查,由于行政级别不对等等原因,往往存在“脸难看”“门难进”等情况,河北一位地级市环保局常务副局长,在前往当地一家‘明星企业’沟通错峰生产计划时,还曾被厂方气走,在具体环境问题的治理上,大型国企往往由于需层层报批,效率也并不高。
“这一批‘明星企业’的被查处对很多企业产生了震慑,但与此同时,污染防治设施缺失仍是最主要问题,很多企业仍是被动做环保,未来仍任重道远。”任立强说道。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总结环境执法检查的经验得失,多位河北省环境执法人员也表示,河北环境的改善在强化执法、督政之余,根本仍在产业的优化升级。
而这几场迅疾的大气环境执法检查行动,也让企业与地方政府更感产业优化升级的紧迫。
华北制药相关负责人将11月7日省环境执法检查组的现场执法检查视作对企业搬迁改造的督促。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药总厂即老厂,已身处闹市,浓郁的苏东建筑风格和缠绕其间的银色管道,让厂区有股怀旧气息,华北制药相关负责人在11月15日也对澎湃新闻表示,石家庄市政府有意将这一老厂区开发为工业博物馆。
而对于新兴铸管的孙弘而言,环境执法检查行动在传导出切实的压力之余,也倒逼企业往绿色发展方向走去。
“钢铁是邯郸的特色支柱产业,但这么多钢铁厂将来都去做电子信息技术?可能吗?地方政府也在引领我们向绿色发展方向去走。”孙弘说道。
对此,武安市副市长郭全生在11月18日对澎湃新闻表示,此次暴露出的问题,此前地方政府已经司空见惯了,“7个钢铁厂、4个焦化企业被省级立案,力度是空前的,给我们触动很大,这也与武安在压煤减钢之外正在推进的建设旅游级绿色工厂的理念吻合。”
澎湃新闻11月18日在新兴铸管武安工业区走访发现,此前被查处的1280立方米高炉焦炭上料口已处在施工改造阶段,几处无组织排放突出的料场得到了清理。
11月18日,新兴铸管武安工业区,此前存在无组织排放问题的料场已整改。
而对于生活在石家庄、邯郸等地的居民而言,今年直接的感触便是“蓝天多了”。
新兴铸管武安工业区火车司机老李在厂里干了17年,作为土生土长的武安人,这个太行山麓的小城留给自己的记忆,便是一年四季灰蒙蒙的天空。
“厂区附近的小煤窑小作坊停了,今年能看见蓝天了。”老李说。
对于老李而言,枯燥的统计数字并无太多说服力,但头顶的蓝天却让人感受到真切的变化。
“希望这些措施能坚持下去,执行得更到位,不想再让下一代和我一样在灰蒙蒙的天空下生活。”11月17日下班时分,老李看着厂区子弟中学走出的学生,对澎湃新闻记者说道。(来源:澎湃新闻记者 李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