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危机对钢铁行业影响骤现
2008年8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骤现,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是出口增长放缓,对钢铁行业而言则是消耗钢材的机电产品订单减少,从而影响国内钢材需求。中国经济同样有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在连续5年10%以上高增长以后,增速放缓是必然趋势,也符合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由快速增长转变为科学发展的战略取向。只不过,这种增长放缓的客观要求与国际经济局势变化在时间上重合,导致目前国内经济存在“硬着陆”的极大风险。
除机电产品用钢增长减缓以外,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对钢铁行业影响更大。我国建筑行业用钢约占全部钢材消费量的55%,按竣工面积计算房地产行业建造的房屋占全国的25%左右,在房价下跌时期买房者势必持币待购,导致开发商减少新开工项目,在建项目也会放慢进度,用钢量将减少。这与近几年来房价上涨过快、目前房价仍居高位有关。
10月份,我国产钢3590万吨,同比降低9.1%,平均日产量116万吨,比最高的6月份157万吨减产26.3%;9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32.2亿元,比上半年月均利润164亿元降低80%以上,其中有23户亏损,亏损面达32.4%。10月份情况更糟,预计日产量比9月份又降低15%左右,很可能出现全行业亏损,亏损面将超过60%。
二、钢铁企业亏损的原因
一是前期出于对原燃材料涨价趋势的预期大量进料。2008年1-9月我国生铁产量累计增长5.1%,矿石消费量本应也增长相同的比例。但在同期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增长19.4%的情况下,进口铁矿石却增长22%。粗略计算,1-9月约超量进口铁矿石6300万吨,超过了一个月的用量。而且这些矿石都是高价的,估计钢铁企业高价原料库存平均为3个月左右的用量,最高的企业达半年。二是钢材市场因需求减少和恐慌性杀跌,价格大幅度降低,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7月中旬最高的162.26下降到10月末的108.59点,降低33.1%;目前我国主要钢材品种的价格仅为主要国际市场的2/3-3/4左右。三是因产量减少相对增加了固定费用。
三、短期趋势分析
目前,国内矿石价格也大幅度下滑,65%的矿粉已经跌到600元/吨左右,比最高时期降低了1000元/吨左右。但即使使用目前价格的铁矿石生产钢材,很多企业包括成本较为先进的企业也是亏损的。由此判断,现在矿石、煤炭与钢材的比价关系不是处于一种均衡状态,钢材价格属于超跌。目前成本较高的小型钢厂关了大半,成本水平较好的大中型企业也纷纷减产15%-20%。
据上估计:目前钢材需求量和价格降低有真实需求减少的因素,如房地产投资减少及机电产品出口增幅放缓,但用钢行业消化钢材库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008年上半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7.8%,远超过年初估计的10%增幅,据此估计下游行业的真实消费并没有增长那么多,而是与钢铁企业对待矿石、焦炭的态度一样,也因预计上游原料价格会上涨而增加了库存。而且,在目前钢材价格持续降低的时期,下游行业肯定将原材料库存降低到正常库存以下。因此,未来两三个月内,由于钢铁产量减少和用钢行业库存耗尽,除非钢铁生产要素的价格进一步降低(矿石价格已经接近成本,降价余地很小,但煤炭和焦炭价格仍有降价空间),否则钢材价格将会恢复到使中等水平以上钢厂不亏损的水平。
四、中期趋势分析
尽管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放松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恢复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但受国际环境及经济周期规律作用的影响,国民经济增速走入下降周期将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这个周期至少持续两年左右。在此期间,估计国内钢铁需求增长几乎停滞,或有小幅下降。
在矿石方面,目前国内市场矿石价格已经明显低于进口矿石价格(10月份进口矿石到岸价折合人民币945元/吨,但其中从印度进口的现货矿石价格与国内价格基本持平)。因此,明年国际长期协议矿石谈判中降价的可能性较大,有关国际机构预测(摩根斯坦利)预测降价10%-20%,从国内市场与进口矿比价关系看,降低的幅度应该更大一些,但不可能恢复到本世纪初的水平。我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过多,参差不齐,在市场环境剧烈变化的短期内落后的小钢铁企业起到调节供求关系的“蓄水池”作用,而在中期内它们中的一部分很可能永久性退出,对钢铁行业结构优化很有好处。综上判断,未来一到两年,钢铁行业将会加速结构优化,包括工艺装备结构的优化和组织结构的优化,即产业集中度提高;钢铁行业整体上将保持低利润水平,但全行业年度性亏损的情况不大可能出现。
五、长期趋势分析
目前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进程,距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尚有很大距离;城乡差距、东中西部差距很大;城镇化水平仍会继续提高;能源、交通、环保形势严峻,需要对核电、风电、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供水和环保等领域大量投资;我国机械、汽车、造船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且会继续具有相当大的成本和价格竞争力,扩大出口的前景仍然看好。我国2007年消费钢材折合粗钢4.35亿吨,据上分析尚未达到顶点。据初步预测,到2020年我国消费钢材折合粗钢将近7亿吨,未来十几年年均增长接近4%,即可达到这个水平。这说明,钢铁消费年增长2位数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最重要的不是总量增长,而是结构优化。
在国际竞争力方面,我国钢铁行业的生产成本和钢材价格一直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大型企业的钢铁工艺装备、操作水平和消耗指标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是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不仅钢厂自身劳动力成本低,整个社会引起的钢铁行业的其它运行费用也低。今后即使人民币继续升值,在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前,人民币的市场汇率不大可能与购买力平价(PPP)撵齐,因此中国钢铁行业的低成本制造环境仍会长期保持。再考虑未来环保成本增加和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等因素,总体判断,中国的钢材市场仍会牢牢地掌握在中国钢铁行业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