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武集团在册员工22万人,未来10万人直接或者间接从事钢铁生产

   日期:2017-03-07     浏览:309    评论:0    
核心提示:文章导读: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成立,是中国钢铁工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艘“钢铁航母”未来将驶向何方,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宝武

文章导读: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成立,是中国钢铁工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艘“钢铁航母”未来将驶向何方,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宝武两大钢铁企业下一步整合顺利与否?目前进展如何?面对哪些挑战?去年和今年的去产能情况如何?

2月27日,宝钢股份吸收合并武钢股份上市仪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宝钢、武钢两大钢铁巨头完成合并,钢铁产业超级“钢铁航母”正式起航。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成立,是中国钢铁工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艘“钢铁航母”未来将驶向何方,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宝武两大钢铁企业下一步整合顺利与否?目前进展如何?面对哪些挑战?去年和今年的去产能情况如何?

日前,《对话》栏目邀请中国宝武钢铁集团董事长马国强,就宝武重组、化解过剩产能等热点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宝武合并打造中国“钢铁航母”

“宝武重组进展之快超出想象”

2016年6月,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宣布启动重组。三个月后,双方正式公布合并方案。宝钢集团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将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武钢集团将整体无偿划入,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在上市公司层面,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将采取换股的方式进行合并。

公开资料显示,联合重组后,宝武集团拥有员工22.8万人,资产总额约为7300亿元,营业收入将达3300亿元。宝武集团拥有普碳钢、不锈钢、特钢等三大系列产品,年产粗钢规模位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二,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钢铁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从体量和规模来说,宝武集团已经是全球产量规模第二大,叫它航母也不为过。”马国强介绍,如今宝武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占全国产量大概7%~8%,产能占有比例不到10%。

他表示,从宝武集团目前规划来看,并不追求产量、规模,更加追求精品、高端。但就整个钢铁行业整体形势看来,目前我国钢铁工业集中度较低。相比而言,成熟国家前十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有率应该要超过60%,甚至70%。

在马国强看来,宝武重组进展之快超出想象。

“宝钢和武钢走到一起,应该是两家企业几届领导都有的一个想法。但我没想到能推进得这么快、这么顺利,这得益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大背景。”马国强表示,重组也得益于国务院国资委等相关部委对联合重组给予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两家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支持。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2016年10月28日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在集团层面的重组,(两家公司)股东都是国资委。而在上市公司的重组层面,在大股东没有投票权的情况下,(方案)同意率达99.75%,说明广大中小股东对宝武重组也是充分认可的。”马国强坦言。

一直以来,市场对于二者整合能否顺利进行颇有疑虑。一方面,在钢铁行业,全球联合重组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另一方面,宝钢、武钢双方板材类产品重合度较高。

“产品重合是必然的结果,但是地域互补。”马国强直言,武钢、宝钢分别位于长江中、下游,产品重合基本上集中在高端领域,如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所以我最急迫的任务就是要把研发、制造、市场、采购协同起来,尽快挖掘协同效应。”

17万在岗员工如何调整?

“富余人员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宝武重组,不仅打造出了中国版的世界钢铁巨头,同时也肩负了钢铁去产能的行业重任。

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看来:宝武集团的成立肯定是钢铁行业的大趋势,是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的重大一步,也是钢铁行业推进结构调整走出的重要一步,更标志着中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转变的一项重大举措。

此前,宝钢集团、武钢集团分别提出在2016至2018年内压减粗钢产能920万吨、442万吨。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宝钢集团对产能任务目标“加码”,在提前完成全年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产能压减目标。

去产能过程中,人员安置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2016年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调研武汉钢铁集团,把武钢集团纳入了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试点。在前期分流安置1.4万人的基础上,武钢2016年安排去产能涉及员工安置1万人左右。

“我们还是要转变观念。”马国强介绍说,武钢启动人员安置工作的时候,曾经算过一笔账,武钢共有8万人,现在钢铁的产能大概只需要3万人。其余的5万人,若都能出去找一份工作,哪怕一个月只挣3000元,一年将近4万元,5万人就能收入20亿元,相当于为武钢创造了20亿利润。这部分人尽管从国企产业工人变为社会服务人员,但他们“武钢正式职工”的身份不变,有生活费,有五险一金,最后回武钢退休。“我们把人力资源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仍然专注钢铁生产,靠它创造效益;另外一部分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去挣得这份收入。”他表示。

那么,目前宝武集团的22.8万员工,将有多少涉及到安置问题?

马国强介绍,事实上,22万人是指在册员工,在岗员工大概只有17万人。在2015年、2016年的上一轮改革过程中,已经有5万人得到安置,即算是集团员工,要在集团退休,但是已经不在集团工作。

马国强分析指出,从人均1000吨钢产量等指标来看,(宝武集团)6000万吨的产能,意味着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有6万人。按照一般管理,不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辅助业务人员为3万余人。未来,宝武集团会有10万人直接或者间接从事钢铁生产。

此外,目前除钢铁主业之外,宝武集团已有许多相关多元产业,包括宝信软件、OEA云商、金融板块等。“因此,人员问题不是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富余的人员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多。”马国强称。

2016年,宝钢开设“产城结合”“产融结合”“产网结合”等各种培训班,结合企业的创业园区,创造宝钢的新事业,帮助员工顺利转型。

他表示,目前集团钢厂,基本上都在大城市。未来城市钢厂究竟如何发展,就需要将钢铁产业、其他多元产业与城市发展相结合,“这既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相关多元产业机会,同时也为我们分流钢铁主业下来的人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

“我们对待职工还是要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确保每个人都有一份收入。”马国强说,“请大家相信,我们做一切的工作,都是为了企业的明天。”

2017年将去掉550万吨产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仍是首要任务。对于过剩产能行业来说,2016年是去产能元年,2017年则是去产能的攻坚之年。

马国强介绍,去年中央企业钢铁去产能完成1012万吨,其中宝钢、武钢加起来完成了997万吨的任务。2017年,两家企业经过联合重组,将去掉550万吨的产能。

迟京东表示,实际上去产能三个字是通俗说法,确切的说法叫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2016年的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目前为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一是提前超额完成了年初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二是通过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使整个钢铁行业经济效益比2015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使整个行业对发展前景有了非常好的预期。

“落后产能在宝钢、武钢早已经不存在了,全国范围还是有的。”马国强表示,应该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依法依规去产能。接下来,更多的还是要利用法制化、市场化手段去除过剩产能。特别是对照《环保法》《产品质量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坚决去除违法违规产能。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无论是行业去产能,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最终实现钢铁的质量提升。而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仍有一些关键品种靠进口。

马国强表示,钢铁行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有钢不愁卖,那时拉钢材的车排队在厂门口等着,企业服务意识确实差一些。第二个阶段,随着竞争的越来越激烈,意识到“顾客就是上帝,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需求”。在这一阶段,汽车工业对于冷轧汽车板的需求,特高压输变电对于取向硅钢的需求,高铁对于百米重轨的需求等都在增长,下游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钢铁行业的进步。

目前,行业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研发跟着客户走。“客户的需求就是企业研发的方向,通过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改进设计,将来能够更好地为下游客户服务。”他说。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9期)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