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上扬及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针对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产业亟待整合升级等特点,上海海关以提高通关效率为突破口,强化服务意识,积极支持宝钢等龙头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有效促进了相关企业健康发展。
在国内产能迅猛扩张带动下,我国于2006年首次由钢材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然而,位居世界第一的庞大产能分散在国内4000多家企业。产能前10位企业在全国钢铁产量中的比重在2007年上半年仅占35%,距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2010年50%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2007年1月,国家取消了绝大多数钢材的出口退税,对部分高耗能、低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出口进行许可证管理并加征出口暂定税,旨在通过限制出口促进产业整合和升级。
随着政策的变化,我国钢材出口出现了结构性分化,以上海口岸为例,呈现出“出口征税品种减少,不征税品种增加,出口无退税品种减少,有退税品种增加”的特点,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对于国内部分龙头钢铁企业来说,钢铁行业外贸环境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挑战,更是去芜存菁、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机会。世界500强企业--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宝钢多年来有着稳定的海外市场,且高附加值钢材占其出口构成的65%,因此宏观调控对宝钢影响还不大。目前,宝钢已对钢材品种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提高了板材和油井管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其中冷轧钢管将增长46%、冷轧卷板将增长17%。”
为了满足龙头钢铁企业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加的通关需求,上海海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与宝钢建立了“定期会晤、特事磋商”的合作机制,详细了解企业通关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并赴企业生产现场办公,帮助解决了无纸通关预录入系统使用、高炉维修用设备和材料的进出口通关、五冷轧重点项目减免税等问题。
上海海关创建了“主管人海关”机制,积极发挥属地海关--吴淞海关的作用,主动协调解决企业通关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推荐宝钢参与了嵊泗马迹山、南通、舟山等地海关与上海海关之间的“属地申报、口岸验放”试点工作,提高了矿石等各类原材料的通关物流速度,将通关时间从原先的8小时缩短为1到4个小时,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上百万元。
海关在内部各部门间构建了信息共享、情报互通的保障网络,主动跟踪企业大件采购合同等重大项目,将通关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前置解决,防止在实际通关中出现“卡壳”等情况。
此外,海关还细化了措施配套,将宝钢洋山口岸出口货物纳入“集中申报”模式,帮助其充分享受“一站式”服务便利,在接单、征税、查验、放行等各环节实行“即到即办、优先通关”,并在8小时工作外实行“预约通关”,确保了矿石等各类原料以及高炉维修急件在进口后第一时间进入生产环节。将宝钢列为通关无纸化试点企业,实行“无纸通关、单证暂存”的办法,加快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运作成本。因为宝钢是海关授予的“红名单”企业,海关还给予其“先放行、后征税”的优惠,对按规定允许担保放行的货物,凭其保函免收保证金验放。
近3年来,宝钢从上海口岸出口货值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今年前8个月,在出口数量减少近26%的背景下,出口货值增长了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