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为期两天的2017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提高供给质量这个主攻方向,为2017年工作布置了六方面任务。
分别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化解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加快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夯实网络强国建设基础和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管理,营造工业通信业发展良好环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上述会议上获悉,2016年,预计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约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约5.3%;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分别增长53%和5.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15%,互联网行业收入增长超过40%。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会议上表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预计将支持全国6.7%的GDP增速。
去产能继续坚定不移进行
2016年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工信部交出了年终“答卷”。
数据上看,煤炭、钢铁行业的去产能任务年内超额完成,PPI结束连续54个月的下滑态势,工业企业利润也在年内由负转正,工业通信业仍保持着中高速增长。
然而,制造业发展正处在艰难时刻,经济脱实向虚问题仍然存在,同时,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现状还未得到根本上的扭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工信部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部署2017年工作。
苗圩称,2017年将围绕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维持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左右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更加注重务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更加注重积极谋划和推动网络强国建设。
因此,加快结构调整优化,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成为了明年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这其中,作为2016年的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一的“去产能”,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苗圩表示,要制定出台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意见,推进钢铁等行业处置“僵尸企业”。分解落实2017年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计划,继续开展淘汰落后、违法违规项目清理和联合执法三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地条钢”等违法违规生产行为。严格落实产能置换方案,严禁新增产能。
制造强国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引擎和主要抓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在工信部提出的明年工作重点中被列在首位。
一方面,着力减少无效供给,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和处置“僵尸企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和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和高端设备创新工程,着力扩大有效供给。
苗圩指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开始发力,“1+X”规划体系编制完成,五大工程率先启动实施,制造强国建设已经从规划阶段,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此前的11月24日,工信部召开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全面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在内的“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
苗圩在上述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要在成熟一家、挂牌一家的模式下,以解决行业共性技术问题为出发点,在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和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完成创立挂牌后,再布局2-3家国家创新中心。
关于智能制造工程,苗圩表示,实际上,智能制造分为三阶段,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把不同的装备和装备之间、装备和产品之间、装备和人之间,建立起通信网络,实现网络化。网络化已相当于德国工业4.0水平,智能化则是具有前瞻性的最终目标。
同时,为了着力化解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信部还将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支持政策,进一步开放基础电信、国防科技工业等重点行业竞争性业务;培育可穿戴设备、游艇、房车、低空旅游等新型消费市场。
在网络强国建设方面,工信部提出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和加快推进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夯实网络强国建设基础两大工作任务。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在流程制造、离散性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方面新遴选90个左右试点示范项目,制修订50个以上智能制造标准。重点推动移动流量平均资费进一步下降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支持3万个以上行政村宽带建设升级,力争宽带网络再覆盖8000个贫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