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

   日期:2016-12-26     浏览:122    评论:0    
核心提示: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基础上,对2017年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继续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基础上,对2017年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根据新情况、针对新问题完善相关措施,确保这五大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多措并举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

2016年以来,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并实施了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在条件比较复杂、困难明显增多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好成效,预计可以超额完成钢铁、煤炭去产能的年度目标任务。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2017年去产能的任务仍然较重,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继续压减钢铁、煤炭过剩落后产能。

总的来看,2017年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最近一个时期,钢铁、煤炭的价格均有相当幅度的回升。尽管如此,必须确保完成化解过剩产能的相关任务。应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应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处置“僵尸企业”的关系,在设计实施去产能方案的同时,配套设计实施好企业人员安置方案,确保相关人员安置工作落实到位。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可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和优质企业对本行业的“僵尸企业”进行兼并,达到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又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目的。国内外实践充分证明,无论什么产业,在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只有适当提高产业集中度,才能使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具备从事创新研发的力量和积极性。否则,企业只能把精力用在降低价格、抢占市场份额上。应严格执行程序,坚持公开透明操作,尽可能让债权银行全程参与,最大限度地避免逃废债。同时,允许和支持银行与企业通过协商,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银行债权转股权,在转股资产定价、资金筹集、管理和退出股权等环节切实尊重银行债权人权益和选择权,实现银行和企业双赢。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避免一个地方的产能减了、另一个地方又有新产能上马或关闭停产的企业又重新生产的情况出现。引导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根据不同情况对不同企业做到有保有压。切实搞好统筹兼顾,不要一方面辛辛苦苦地在某个领域去产能,另一方面又大量进口该领域的相同产品;对有关产品一时出现的局部供应偏紧现象,可采取精准供给等措施,确保供需基本平衡和价格稳定。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大力拓展产能国际合作新空间,围绕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抓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拉美地区等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引导产品出口和企业走出去。同时,鼓励支持国内相关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通过公开公平竞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

分类调控化解房地产库存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分化状态:一二线城市中的热点城市房价较高且持续上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针对这种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这为做好下一步化解房地产库存工作指明了方向。

对于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热点城市,应适当调整土地政策,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同时注意盘活城市内的闲置和低效用地,以增加住房有效供给。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特大城市应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城市中心地带的土地、人口等压力,进而减轻住房供应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形成功能布局合理、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均有明显改善的城市群。还应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破除制约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可以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同时,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房地产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为实现城镇居民住有所居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对于房地产库存较多的三四线城市,应重点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渠道,消化房地产库存。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思路和措施:一是按照发展城市群的要求,推进三四线城市与特大城市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三四线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其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二是研究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到三四线城市买房。比如,可以设立住宅政策性银行,为农民进城购房提供低息贷款;设立政策性住房担保公司,为农民向银行申请房贷提供担保;等等。三是抓住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抓紧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动相关产业落户中小城市,让到城市购房的农民能够尽快找到工作,在城市长期定居。有关调查表明,许多农民之所以对到中小城市买房犹豫不决,就是担心在城市安家落户后找不到稳定工作、没有稳定收入;担心城市的生活费用明显高于农村,时间长了会支撑不下去,最后还得返回农村。因此,在积极帮助农民进城买房的同时,还应积极对进城农民开展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和相关知识,解决其进城定居面临的就业困难等问题,让他们尽快熟悉和融入城市生活。

综合施策既稳增长又降杠杆

去杠杆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我国许多生产力无法在市场上实现,导致产能过剩,而这些过剩产能中相当一部分对应的是银行信贷。所以对我国来说,当前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在实体经济领域去产能、在金融领域去杠杆。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去杠杆的主攻方向是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这一要求的实质是:去杠杆必须既有利于稳增长,又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贯彻落实中央的这一要求,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精准适度。统筹运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完善利率形成机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金融市场体系健康发展,适时适当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有效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小微企业发展;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取得更大实效。二是着力完善股票市场。这不仅关系金融和企业发展,而且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目前亟须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的形势下,有效发挥股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应组织力量,加紧对股票发行制度、监管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尽快提出一些针对性强、标本兼治的政策措施。三是切实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工作。建立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控制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过快增长。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还应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全方位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股市、汇市、债市、楼市风险,防止“交叉感染”。

大刀阔斧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对此,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的要求,大刀阔斧地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需要综合施策,打出“组合拳”。一是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应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特别是垄断性中介服务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可考虑适当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从长期发展看,应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可考虑从目前在生产环节征税转向更多在最终消费环节征税,以促进企业税负公平。同时,应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使消费税、房地产税等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引导地方政府把更多精力放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改善居住环境和教育条件上,以此吸引更多人来旅游、居住和就业,进而增加当地税收。二是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现在企业办事难、办事贵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近几年,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取消下放了大批行政审批、投资核准、资质资格认定等事项,效果是明显的。但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部门自行设置的这类事项依然较多,有的前面减了后面又以其他名目增加了。对此,应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紧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以清单管理推动简政放权;大力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新模式;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加快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尽快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促进市场活而有序。三是降低能源成本。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气电价格联动机制。同时,深化其他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切实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四是降低物流成本。有关研究表明,目前铁路运费仅为公路运费的1/3左右。可见,降低物流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大幅提高铁路货运量在全社会货运量中的比重。但是,由于铁路建设专线网络和“最后一公里”配套不足,铁路运能还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应着力解决铁路末端“最后一公里”运输问题,通过加强铁路与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配合,尽快提高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重,从而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五是降低人工成本。应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

保持有效投资力度补短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补短板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要求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

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角度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补短板力度。一是补农业中的短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成果丰硕。但应看到,目前农业中的短板仍然不少,如从供给侧看,既有不适应需求变化、导致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又有为了多种粮食而过度开垦林地、草原、湿地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所带来的严重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使资金和政策重点向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倾斜。二是补制造业中的短板。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骨架和支撑,也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必须千方百计巩固和扩大这一优势。应着力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模式变革,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益。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采取增加投入、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创新产品、服务和管理。三是补服务业中的短板。我国服务业已超过制造业成为第一大产业,但目前总体上层次较低,劳动生产率明显低于制造业。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通过加大创新力度特别是加快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促进服务业实现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四是补基础设施中的短板。应从软硬两个方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加快“最后一公里”水电气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城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建设。五是补生态建设中的短板。应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目标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贯彻落实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切实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这块短板补上去。六是补扶贫和改善民生中的短板。“十三五”时期实现农村脱贫5000多万人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应更有力、更扎实地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落地生根。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投入,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