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7日上午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提出中国智能制造的“两步走”和十大重点任务。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现场调研,充分听取了专家、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及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意见,编制完成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今天正式向全社会公开发布。
《规划》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任务,对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提出智能制造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类分层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能力,着力增强基础支撑能力,着力提升集成应用水平,着力探索培育新模式,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规划》提出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规划》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
今年5月份,国务院印发布《中国制造 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第二步,到 2035 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而今日,工信部在 2016 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正式发布国家《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三步走”中第一步的前五年发展提出了智能制造领域的目标,并指定了期间的重点任务。
智能制造“十三五”期间十大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攻克关键技术装备,提高质量和可靠性,推进在重点领域的集成应用;
二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布局和积累一批核心知识产权;
三是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开展标准研究与试验验证,加快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
四是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研发新型工业网络设备与系统、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构建试验验证平台,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检查和信息共享机制;
五是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遴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不断总结经验和模式,在相关行业移植、推广;
六是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在传统制造业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
七是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引导中小企业推进自动化改造,建设云制造平台和服务平台;
八是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加快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集团,做优做强一批“专精特”配套企业;
九是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建设,加强基于互联网的区域间智能制造资源协同;
十是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智能制造人才培训,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构建多层次的人才队伍。
《规划》六大亮点
明确步骤:智能制造并非一蹴而就
规划提出,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还提出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两步走”战略:到2020年,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认为,“两步走”和“长期坚持”体现规划的科学性,表明从当前的中国制造到未来的智能制造,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政府的规划指明了方向,需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根据自身的状况及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逐步推进生产的数字化、信息化、个性化,最终实现智能化制造。企业应该坚持需求导向推动,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中国智能制造前景光明。
强调同步:要补2.0的课,也要跟上4.0的节奏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认为,中国处于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冲刺期,制造企业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区域的制造基础差异较大,有些地方是3.0水平,有些地方可能还在2.0阶段,但4.0(智能制造)是全世界的机遇,所以既要补2.0的课,又要跟上4.0的节奏;既要抓紧普及3.0,又要推动4.0示范引领。因此,还是要分阶段推进,为智能制造打下扎实基础。
瞄准关键:攻克关键技术装备,突破关键共性技术
规划十大重点任务的前两条,就是“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和“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使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30%。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成效明显,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取得积极进展。但业内普遍反映,当前仍然面临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受制于人的问题,这正是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所面临的紧迫挑战。
重视标准:建设智造标准体系,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
规划提出,要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开展标准研究与试验验证,加快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到2020年,制(修)订智能制造标准200项以上。
尤政认为,从我国当前的发展水平来看,智能制造的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等基础还相对薄弱,重视标准的制定是规划的一个重要亮点,只有标准中国化才能保证中国智能制造的世界话语权。未来有望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平台也将服务于标准的推广。
此外,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是另一项“打基础”的重点任务,其中包括研发新型工业网络设备与系统、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构建试验验证平台,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信息风险评估、检查和信息共享机制。
示范推广:力推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
规划还明确了智能制造示范推广的“路线图”,其中包括: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遴选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不断总结经验和模式,在相关行业移植、推广。同时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在传统制造业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
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也被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主要包括,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推进自动化改造,建立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推进自动化、信息化发展机制,建设云制造平台和服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智能化发展。
聚焦人才:智能制造“解放”人,又离不开人
规划明确提出,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培养一批能够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推动智能制造转型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同时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智能制造“解放”人,智能制造的发展又离不开人。智能制造领域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适应发展的多层次、跨界融合的智能制造人才,也是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短板”,并需要付出长期努力。
制造业大而不强亟需破解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中国制造业日益发展,到2015年已经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在品牌的塑造、创新能力等方面仍与其他先进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大而不强仍是亟需破解的瓶颈。目前国内经济下行,投资增速的放缓,必须把推进智能制造作为培育先进制造业的一种新动力来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表示,中国在紧锣密鼓的部署“智能制造”,推进制造业的升级。现在制造业最流行、最潮的一个概念就是“工业4.0”。“工业4.0”源于德国,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智能设计、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这三个概念是相互依赖的。智能设计是一种领先超前的思维;智能制造是整个工业升级的主体;智能物流则是对“工业4.0”的完善。
这次工信部在智能制造的博览会上发布的《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是中国在制造业升级方面的具体设计和步骤。这样的设计分两步走,目标是达到国际的领先水平,改变过去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状况,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次博览会展示了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产品及理念,它能够让大家看到、触摸到并且感受到“工业4.0”究竟是什么。如果这些都能够变成现实,中国的制造业将焕然一新。一个好的博览会再加上政府发布的规划方案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带来了强劲的推力,我们期待中国的制造业能够在未来10年内华丽转身,中国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制造业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