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贸“十三五”规划出台 流通成本有望降低

   日期:2016-11-28     浏览:69    评论:0    
核心提示:去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双降,投资增速短期不会大幅度上升,经济增长重担落在消费上。通过内贸流通改革和发展促进消费潜力释放,从而

去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双降,投资增速短期不会大幅度上升,经济增长重担落在消费上。通过内贸流通改革和发展促进消费潜力释放,从而使消费能担当起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的重任成为重要目标。

日前,商务部网站公布了十部委联合出台的《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业内专家分析,《规划》以提高流通质量和效率为中心,注重解决流通领域环节多、成本高等问题。

此外,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商务部即将出台供应链创新、内贸流通方面的可操作性政策,通过试点示范逐步推向全国。这意味着,流通企业的标准化和转型升级将进一步受到影响。

规划目标较高

“相较于以往的内贸规划,目标高、财政资金支持方式转变是此次《规划》的不同之处。”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4%,比2015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

世界银行今年6月发布报告称,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测从1月的2.9%调降至2.4%,而2017年的增速预期则从3.1%下调至2.8%。

“世界经济的艰难复苏是个长期过程。对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来说,外需压力大,投资面临调结构、去库存、去产能的重要任务,投资增速短期内不会大幅度上升,这意味着未来经济增长要倚重消费。从《规划》可以看出,行业主管部门对行业发展预期偏乐观,自加压力,希望能够挖掘消费对增长的贡献。”赵萍说。

《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8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达到11.2万亿元,年均增长7.5%左右。到2020 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3.8万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网上零售额达到9.6万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赵萍认为,虽然今年作为“十三五”的第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速预计超过10%,但是由于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供给侧”改革等,以适当牺牲经济增长速度来换取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增长,这就意味着整个增长的压力还是存在的。因此宏观经济的增长压力会传导到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是10%以上,并不意味着未来4年都可以保持在10%以上,所以年平均增长10%这个目标定得比较高,需要垫垫脚才能实现。

“《规划》提出到2020年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20%的目标也是比较高的。”赵萍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9.7%,2015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3.3%,今年1~10月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7%。

赵萍分析,近年网上零售额的增速是保持逐年下降的,而且是下降5~10个百分点,今年全年估计可以达到20%以上。但是未来4年如果延续过去的增速,年均增长20%的目标难度比较大。

有观点认为,相较于内贸“十二五”规划是国家级专项规划,此次内贸“十三五”规划只是行业规划,财政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的力度不够给力。

对此,赵萍表示,《规划》是因为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在转变。财政改革正朝公共财政的方向发展,只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财政资金才会给予大力支持。支持方式从原来的直接支持项目,变成统筹规划,通过地方财政的公共项目确定支持方向。今后行业主管部门角色也会改变,以行业发展方向引导、竞争规则制定和实施等作为行业管理的抓手。

流通成本过高

尽管内贸流通的重要性不断显现,且有多份文件攻坚“降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但因“唯GDP”等政绩考核影响,以往的文件执行效果不甚理想。

梳理发现,以往的内贸规划比较关注内贸工作本身。

“此次《规划》在‘供给则’改革、国内外市场融合程度加深的背景下,流通如何促进有效供给和消费升级,通过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为抓手促进流通升级,注重国内外市场融合。”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内贸对于稳增长意义重大,但也存在着流通效率低、成本高、市场布局有待优化,实体商业转型缓慢,供应链发展水平不高,内外贸联动发展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仍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物流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0%。从纵向比较来看,这一比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较为缓慢。从横向比较来看,这一比率高于美国、日本约9.5个百分点,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6.5个百分点。

一位多年经营物流企业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国内物流企业尽管数量多,但规模小,运力严重不足。物流企业日常经营较大程度依赖于个体货运车辆的运力补充,但难以及时获得具有诚信保障的优质运力信息。

“物流企业的上游或许一般运费结算周期较长,对下游个体货运司机又采用现金结算的方式,导致物流企业缺乏流动资金,难以融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物流行业具有跨区域流动的特性,目前地区分割、行业垄断仍是物流行业难以破解的困境之一,使得物流企业面临多次收费,在各地区需要办理不同的执照等问题。

利好企业转型

《规划》制定了三大流通升级战略,消费促进行动、流通现代化行动以及智慧供应链行动。以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为抓手,贯穿始终。

“’十三五’期间流通发展方向非常明确也是《规划》的一个亮点。”张威认为,《规划》非常注重划清市场边界,“十三五”期间,降成本是重点关注之一,比如通过流通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供应链创新应用,解决流通环节多、成本高等问题。

赵萍表示,流通体制的改革,提效率、降成本是其主攻方向。流通领域当中,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的比重也就13%左右,今年预计最多达到15%左右,85%还是通过实体流通渠道实现的。流通渠道现在存在的环节多、效率低等问题,导致价格高。如果可以缓解实体流通渠道的价格压力,对吸引境外消费回流特别重要。

“《规划》的流通升级战略,把消费提到了重要地位。以往关于流通标准化的提法更多关注制定标准,除了流通标准缺位问题突出,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落实。此次《规划》强化流通标准的实际应用,对完善标准的实施、制定、评估都有更明确的规定,更注重政策的落实和效果。”赵萍说。

“明确流通发展方向对企业来说有重大利好。”张威认为,一些企业对政策的指向是很敏感的。流通的标准化建设,意味着现在已经看到传统的商贸流通企业在朝流通标准化方面推进,这对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很大帮助;另外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标准化、信息化带来了新机遇,比如第四方物流、“互联网+”等,了解政策导向引导物流企业朝标准化方向转型,未来企业转型升级也会有更多策略调整。

据了解,物流企业的转型创新有很多做法。记者从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了解到,传化物流通过在运营实体公路港的过程中发现存在车货信息不匹配、货源存在黄牛层层转包、货主物流费用高企、货车司机赚钱难的现象,通过“互联网+物流”的尝试,开发干支物流O2O服务平台和城配物流O2O平台,解决车货匹配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一单到底”。

业内专家认为,尽管电商和“互联网+”的发展还很难说有一套成功的固定模式,但这正给传统商业和电商带来了机遇,探索线上线下互动模式的突破,将把转型放在首要位置。

谈及流通方向发展,张威表示,《规划》提出供应链创新应用,一方面对企业自身供应链建设有重新的战略思考,另一方面对于平台型的,也就是供应链服务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将带来利好。具体措施需要更多政策配套执行。

与此同时,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商务部即将出台供应链创新、内贸流通方面的可操作性政策,通过试点示范逐步推向全国。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快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快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合同文本  |  隐私保护  |  使用协议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081068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