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11月2日电(记者徐扬孙仁斌)从11月1日开始,东北三省全面进入供暖季,煤炭消耗也快速增加。一方面是中国正对过剩的煤炭产能进行压减,另一方面供暖燃煤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在这个可能的“冷冬”,多重压力叠加在中国身上。
煤炭是冬季中国北方取暖的主角。为储备供暖燃煤,进入10月以来,东北地区各地电厂用煤量大幅攀升。负责辽宁和吉林两省运输的沈阳铁路局,管内72家主要电厂的日耗煤量高达32.5万吨,煤炭运输需求较前三季度大幅增加。10月份,沈阳铁路局煤炭日均装车4288车,较9月份日均多装347车。
需求增加导致煤价持续上扬。作为煤市风向标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报上月一度收于593元/吨,刷新年内最高纪录。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北方各地进入供暖季,煤炭价格还将在这样的高位运行。
“最近一段时间,差不多一周多煤价就上涨一次。”沈阳市金山热电公司总经理赵成明说,今年以来煤炭企业去产能较为明显,供暖季煤炭供应一下子紧俏起来,煤炭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
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测算,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24.6亿吨,同比下降10.5%。4月份以来月度煤炭产量降幅均在10%以上。截至9月底,煤炭退出产能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部分地区和中央企业已经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去产能和保供暖,一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一个是事关民众冷暖的民生大事,都不可偏废。
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召集22家大型煤企召开有关煤炭去产能保供应的会议。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许昆林说,预计2020年煤炭消费量至多41亿吨,即使考虑去产能和减量化生产的因素,到时全国煤炭产能仍然有46亿吨左右,煤炭产能大于需求的基本面不会根本改变,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
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已经供暖的省份,要求各供热企业全力做好今冬供暖工作,确保供热室温达标,做好应急煤炭储备。
世界气象组织10月份发布的公报显示,全球大部分地区将在未来几个月受到弱到中等强度拉尼娜的影响。气象专家认为,受其影响,今年冬天中国北方可能较常年偏冷。
尽管冷空气活跃有利于吹散雾霾,但气温偏低也会导致供暖煤炭和电煤用量增加,增加雾霾形成的压力。
监测数据表明,冬季是中国大气污染较为集中的时期。全国重点区域各省区市供暖季PM2.5平均浓度均比全年平均浓度高20%左右。
对供暖企业来说,除了关心煤炭价格,他们必须要关注供热质量和供热环保。“按照政府要求,供暖季居民家中温度一般不能低于18摄氏度。”赵成明介绍说,一方面,政府要求保障冬季供暖达标,另一方面,环保部门对供暖排烟控制非常严格。“我们公司近年来在环保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上投入超过5亿元,相比之下,小的供暖公司压力非常大。”
为从源头上治理雾霾,今年以来,辽宁省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清理整顿1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行动,截至目前,全省已清理整顿燃煤小锅炉3541台,占全省燃煤小锅炉总数的95.52%。
“就是要通过清理整顿燃煤小锅炉,最大限度地减少燃煤给环境空气质量造成的污染。”辽宁省环保厅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中心主任杨玉东说。
按照中国环保部的统一部署,河北、山东、河南等省的18个城市以及北京、天津,近期将完成1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同时对水泥、铸造、砖瓦窑行业,以及未达到要求的火电、钢铁企业,将从11月份开始实施3个月的错峰生产、压产减排。
“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压缩煤炭产能既是经济账,也是生态账。今年这个供暖季,去产能、减雾霾、保供暖三重需求叠加,如何妥善应对是对中国各级政府的考验。”辽宁社会科学院低碳发展研究所所长毕德利说。